化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珠海高新区产业促增收脱贫后劲足南方新闻 [复制链接]

1#

“这百香果味甜汁多,肯定能卖个好价钱。”来自化州市新屋村的贫困户李亚妹兴奋地说。望着一地丰收的*金百香果,许多贫困户和李亚妹有着同样激动的心情,因为正是新屋村扶贫产业百香果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质的变化——不仅脱贫,还迈上了致富路。

珠海高新区把帮扶贫困地区发展产业作为增强“造血”功能、实现持续稳定脱贫的重要举措。自年对口帮扶化州市11个村以来,高新区已累计落实各级帮扶资金.2万元,在11个帮扶村开展扶持就业、发展种养、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消费扶贫、贫困户“防贫保险”等多个项目。目前,11个村户贫困户名贫困人口已全部实现脱贫,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上万元,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

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珠海高新区正在与被帮扶地携手齐心聚力,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下一步,珠海高新区将以必胜的信心、乘胜追击,高质量、严要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撰文:*鹤林

产业帮扶

小小百香果种出脱贫致富经

走进新屋村百香果种植基地,金灿灿的*金百香果结满枝头,丰收的景象甚是壮观。不久后,这片种植基地即将进行第二批采摘售卖,届时这里的果子将会运至全国各地人民的果盘上。

然而,一年多以前,这片基地远没有如今的盛况。“之前我们种植的品种是紫色百香果,且都是自己摸索自己种,产量低、收成少。”参与种植的贫困户李亚妹说。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彼时,作为珠海高新区选派到新屋村开展扶贫工作的第一书记,陶泓旭也摸到了当地产业扶贫的这一“痛点”。在接下来几个月的时间里,他频频参加种养培训、走访典型成效村、与农学专家现场调研,最终判断:当地村民缺乏专业种植技术、产业项目缺乏专业管理运营,是产业不兴旺的症结所在。

陶泓旭和当地村两委一致认为,要引入专业机构共同运营项目,才能破解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在多方努力下,新屋村成功引入高州市广高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经营,由公司负责管理和技术指导,并选用市场价格更高的福建芭乐味*金果替换紫色百香果品种,按照“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运作模式,带动贫困户、村民发展百香果种植,每年以保底产量和相应保底价收益分红,实现产业扶贫项目可持续发展,今年贫困户分红将比去年同期至少翻一倍。

经过一年多的合作运营,沉甸甸的果实见证了贫困户们的喜悦。“这种合作运营的机制,一方面为贫困户注射了一剂‘强心针’,保障他们的最低分红收入;另一方面,也授之以渔帮助贫困户提升种植技术。”陶泓旭说,看到百香果产业的成功转型升级,越来越多农户愿意参与到产业项目中来,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这是珠海高新区帮助贫困村实现产业“造血”功能的典型缩影。近年来,珠海高新区在11个贫困村开展集中产业项目,已投入资金余万元,落实了种养、兴建商铺、办便民超市、丝花和橘红加工、光伏发电、投资入股当地华聪药业和蜜柚基地等45个“造血”项目。

与此同时,珠海高新区还重点扶持分散发展项目,帮助贫困村余户贫困户发展循环种养等项目,通过“以奖代补”或发放种苗等方式扶持发展养牛、养猪、养鸡、种桑养蚕、种植橘红、百香果、辣椒等经济作物,帮扶贫困户增收。

民生福祉

教育扶贫路“一个都不能少”

“谁能想到我们这样贫困的家庭,竟然走出了4名大学生。”每当想起孩子们,化州市甲隆村谢惠芬的心里都充满感恩。谢惠芬一家6口,她本人体弱多病,全家经济收入仅依靠丈夫在外务工和养殖家禽,帮扶前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才多元,实在难以支撑4个孩子的学业。

在珠海高新区精准帮扶下,谢惠芬一家陆续接受贫困人口大病救助、医疗保险、安全住房保障、在校学生教育补贴和助学金等一系列补贴帮扶,贫困的家庭现状逐渐好转。

与此同时,谢惠芬的丈夫在专业种养技术指导下,务农收入更高了;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谢惠芬身体好转后在村里面担任公益性保洁员,每月也有了稳定收入;4个孩子也全部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大女儿今年顺利考上深圳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在“一户一策”的帮扶之下,贫困户谢惠芬的一家逐渐走出了一条改变命运的脱贫路。

扶贫更要扶智。今年1月20日,化州市河龙村河龙小学改造升级工程正式竣工。改造后的河龙小学,泥泞的沙土地变成了色彩鲜艳的塑胶跑道,老式的柴火灶台变成了现代化的煤气管道厨具,简陋的桌椅全部焕然一新,教室还配备了多媒体智能教育平台。在这里,将会有越来越多如同谢惠芬一样的家庭,通过教育走出贫困。

为帮助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珠海高新区还会同当地镇村和教育部门落实各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策,为化州11个贫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名学生落实生活费补助,补助率达%。目前,化州11个帮扶村贫困户子女“普九”入学率达%。

同时,为保障贫困户不返贫,珠海高新区创新性引入金融力量助力扶贫。今年,该区投入.万元,拟通过当地保险公司,为11个村的所有贫困人口购买三年“防贫保险”,为贫困户提供更强有力的外部保障。

此外,珠海高新区还会同当地通过落实医保、医疗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贫困户群体兜底各项保障。珠海高新区帮助化州市贫困户户、贫困人口人购买了医疗保险并将其纳入大病救助范畴,参保率达%;各村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户、贫困人口人也全部纳入五保和低保范围。

在住房安全保障方面,珠海高新区帮扶的11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危房改造户户,该区积极协调当地住建部门通过落实危房改造补贴*策,并适当投入配套资金。目前,户危房全部改造完毕,贫困户已经从原来泥瓦危房搬进了整洁明亮的新居。

就业创业

精准对接提升技能拔“穷根”

在化州市泉埇村,吴权才的故事激励着当地许多人。每天凌晨两点,吴权才便赶往镇上的粉皮加工作坊,开始准备原料、调试机器、生产粉皮。清晨6时,吴权才夫妇就在农贸市场上吆喝销售自家生产的粉皮。靠着这门生意,吴权才一家五口不仅成功脱贫,还在村子里盖起3层楼房走向了致富路。

这一切的改变离不开扶贫工作队的帮助。早在年,吴权才从村组织“自主创业”培训中受到启发,主动找到帮扶干部表达想自主创业的意愿。一没资金、二没技术的他,如何顺利走上创业的脱贫路?帮扶*策在这里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年6月,珠海高新区扶贫工作队顺利申请到省专项帮扶资金4万元,解决了吴权才自主创业的资金缺口。随后,通过技术培训渠道,吴权才夫妇两人到镇粉皮加工厂学习粉皮加工技术后,当年8月他们的粉皮加工厂正式投产。

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吴权才一家年家庭总收入达到20余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当初余元提升到现在的1余元。

以创业带动就业,让就业帮助家庭走出贫困。近年来,珠海高新区多措并举,通过就业创业的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该区还在各村深入开展扶贫宣讲活动,让贫困群众了解身边脱贫致富人的故事,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

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各村外出就业的贫困群众也受到了影响。“年初的时候儿子被辞工了,他一度受挫不想外出工作。”化州市大石头村黎志鹏的母亲感叹道,“好在有扶贫队的帮助对接工作渠道,让他重新找回信心重返岗位。”

“今天已经过了面试和体验,明天就正式上班,这里伙食好,住的地方也好……”3月4日,来自化州市那务镇高坡村贫困户周乾即将成为珠海安联锐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员工,打电话向帮助他找到工作的驻村第一书记严陈报平安。前一日,珠海高新区通过“免费专车”从对口帮扶化州市11个贫困村接到18名务工人员到区内企业应聘,14人被安联锐视聘用,4人进入珠海市智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今年以来,珠海高新区通过线上线下积极推送就业招聘信息,动员贫困户劳动力外出就业,针对部分区内企业因疫复工复产需要劳动力的现状,为贫困户劳动力和珠海用工企业牵线搭桥,并安排“点对点”暖心专车服务,免费接送有意向的贫困户劳动力前往珠海务工。

同时,该区还投入就业扶持经费约84万元,对外出务工的每人补贴交通费和生活补贴0元;今年还投入.11万元,配套当地资金,共增加公益性岗位个,缓解疫情下的就业压力。在珠海高新区的帮扶下,目前,化州市11个贫困村余名贫困户劳动力已全部复工。

■数读

自对口帮扶以来,珠海高新区帮扶工作已连续4年被省、市考核评定为“好”。

帮扶以来,珠海高新区对口帮扶化州市11个贫困村共落实各级财*资金共计.21万元,开展扶持就业、发展种养、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消费扶贫、贫困户防贫保险等多个项目。

为防止贫困户返贫,年珠海高新区投入.万元,将为11个村的所有贫困人口购买三年“防贫保险”。

年,珠海高新区继续会同当地镇村和教育部门落实各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策,投入24.45万元,用于资助特困学生。

年,珠海高新区落实资金.5万元,用于进一步完善贫困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年,珠海高新区投入.47万元,完善11个贫困村的安全饮水设施;已投入11.94万元,完善9个村电视信号设施;已投入.28万元,完善自然村村道硬化、安装路灯,文化广场等民生工程;已投入.7万元,用于完善环卫设施、新增保洁公益岗位、加强卫生保洁等工作。

年珠海高新区投入22万元,做好扶贫农产品包装和挂网销售,今年以来已帮助化州当地消费扶贫达.5万元。

珠海高新区已投入94.08万元,用于开展培训、*建活动、困难*员慰问等活动,更新*务、村务、财务、扶贫宣传栏。

■扶贫一线

珠海高新区驻化州市那务镇新屋村第一书记陶泓旭:

“造血式”帮扶留下带不走的扶贫队

“城里来的陶书记很不错!为我们做了很多事!”走进化州市那务镇新屋村,村民们对这位看起来略带书生气的陶书记,总是交口称赞。去年5月,珠海高新区选派陶泓旭到对口帮扶村——新屋村担任第一书记。没有农村经历、没有农活经验、更没有与村民打交道经验的“三无”驻村书记,如何在短短一年多时间,成为带领村子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为干部?

一切都写在了行动中。一年多里,他寻“贫根”找“药方”,不仅探索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径,开展升级转型产业扶贫行动,而且用教育、培训、劳务协作等方式转变当地群众的思想观念。更重要的是,他把珠海干部的工作经验和理念带进新屋村,为当地形成长效“造血”机制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升级为贫困户增收“开新路”

“产业兴旺是脱贫攻坚的牛鼻子。”虽然没有农村工作经验,但高学历带来的学识让陶泓旭的扶贫工作更有章法。

“驻村队伍引导我们种的*金果终于可以摘了,又大又靓!”“这甜蜜蜜的百香果一定可以卖出好价钱,年底我们分红就多起来了。”新屋村扶贫产业百香果基地马上要进入第二批采摘了,基地里时不时便传来贫困户兴高采烈的议论声。

这个种植*金百香果项目,便是陶泓旭为新屋村开展产业扶贫的重要一步。去年8月,在对新屋村产业现状进行充分调研后,决定引入高州市广高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经营,由公司负责管理和技术指导,并选择种植市场上收购价较高的福建芭乐味*金果。

“新屋村拥有产业扶贫基地的土地资源,入驻公司投入管理资源和种植技术,两者共同经营帮助产业项目做强做大。”在帮助贫困户增收外,陶泓旭还以产业帮扶带动村民参与实现新屋村整体发展。

他带领村“两委”干部进行入户宣传,并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带着贫困户到百香果基地一起种植,产业带动由原来3户3人增长至60户上百人,产业扶贫实现自主“造血”。

目前,新屋村贫困户通过就业和光伏项目、百香果基地、华聪药业等产业稳定分红情况,年人均收入已达到近1.7万元。

消费扶贫助贫困户创收“不返贫”

年是特殊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脱贫攻坚的任务重担更重了。

“我有两亩地的番薯卖不出去了,投入的钱都亏了,怎么办啊?”新屋村贫困户莫一盛望着一地丰收的番薯发起了愁。

陶泓旭如同往常一样走村入户,见到莫一盛的难题立即说,“不用担心,我通过电商平台联系商家,再发动身边线下渠道帮你们推广销售,肯定帮你们卖出去!”

事实上,疫情对农产品销售带来的影响远不止莫一盛这一家。为了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陶泓旭说干就干,他联系帮扶单位和新媒体平台宣传、开展农产品进机关活动,通过推广和发动身边亲朋好友消费,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消费扶贫积极性,顺利将农村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

在线上直播带货盛行之时,陶泓旭也带动村干部和村民拥抱新技术,通过电商平台推销农产品,让农产品走出大山。目前,新屋村已搭建百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与高贵农产品销售门店供销平台,集中展示展销农产品,助推农特产品实现整合、包装、推广、销售一体化,每天从扶贫产业基地向门店输送上百斤*金百香果。截至目前,通过不同渠道消费扶贫对接,新屋村各类农产品累计销售量达3万斤,收益约18.2万元。

与村民同吃同住、持续坚持走村入户、下地引导贫困户备耕……这位城里来的第一书记,通过不断学习农学知识、为村民干实事,顺利融入了新屋村村民的生活中。贫困户们纷纷感叹,“现在在家门口都能有工作、有收入,种养农产品也不愁销路,感谢一批批像陶书记一样帮助我们的人,让我们生活越来越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