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走进茂名化州——中国化橘红之乡,只见沃野千里气势磅礴,果实累累挂满枝头,乡间小道四通八达,村居错落有致,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奏响乡村振兴发展强音。
“以前家里缺少农业机械,土地撂荒,现在种地不再愁了!”谈起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化州市鉴江百室堂村村民李叔十分来劲。他果断把自己的10亩农用地全部托管,如今没动一镐一锄也能有每亩地多元收益。
这得益于化州全面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截至今年11月,化州完成省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任务5.6万亩次,完成率93.33%。带动全市农业生产托管面积23万亩次,其中粮食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过11万亩次,到目前为止,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4万亩。
10月14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介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的通知》,化州市的农业托管模式位列其中,成为30个全国典型之一。11月29日,化州市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名单。
在探索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过程中,化州走出了一条使小农户分享现代农业服务规模经营成果的同时,让村集体经济得以重新焕发生机,发展壮大的新路径。全国生产托管万里行广东站活动即将走进化州,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化州经验将向全国推广。
服务主体带动
农业生产托管实现提质增效
如何破解分散的小农户土地经营细碎化、生产效率和效益低等现实问题,是化州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全国小农户数量约占各类农业经营户总数的98.1%,经营耕地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七成。一方面是绝大多数土地都在分散的小农户手里,另一方面是留在农村种地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老龄化,如何取得连年丰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给出了化州答卷。
今年来,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在化州大地轰轰烈烈地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通过整合撂荒、分散、零星田地,实现田地连片机械运作,促进村集体、村民、托管服务主体三方共赢。
走进秋收的田野,面朝*土背朝天的农民已很少能见到,取而代之的是轰鸣作响的各式农机。在化州市那务镇那冰村,16台稻谷收割机排着整齐的队伍开进成方连片的稻田里,机声隆隆,收割机唱着欢歌,正在田里来回穿梭,将沉甸甸的稻穗揽入“怀中”。
有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如今“穿着皮鞋下地”已不是新鲜事,让专业服务组织替农民种地才是新潮流。
化州已经初步构建起“市生产托管服务中心+镇托管服务站+村托管员”的三级服务协办体系,探索创新了“村集体整合集中+生产托管”“经营权入股集中+生产托管”“托管员+生产托管”三大模式。同时,正在探索水稻绿色生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农机作业等标准化技术体系,以专业素质推动农业经营组织化、产业化。
“目前我们在那务镇那冰村实施的是‘土地集中连片+村集体+托管服务’。”化州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负责人全国龙介绍,该模式引导农户仅将土地经营权以预流转的状态流转至村集体,村集体再统一将土地交由服务主体开展托管生产,按每亩元的保底收益标准与服务主体进行合作经营。
完成预流转后,托管中心便联合村集体一同推进土地整合。“将原来的田埂、边沟打掉,实现土地‘小块变大块’,同时整修了机耕路。”全国龙说,“原本零散的土地连成片,18个村组的单个地块从原本的平均0.8亩变成了3.4亩,为机械化集中连片耕种创造条件。”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后,收成时每亩增产了80斤,每亩化肥使用量减少了10公斤,实现每亩土地节本增收约元。
新安镇新塘村采取“村社合一”,探索实施“土地入股+股份分红+托管”。村里通过“土地入股+股份分红”流转了亩土地,再引入托管服务主体发展青柚、柠檬种植,目前有63户农户参与,托管面积达亩,人受益。“这是我们将生产托管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的探索。”化州市农业农村局*组书记、局长彭春光说。
农业生产是门大学问,耕种防收的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细打磨。站在收获的田埂上,看着一颗颗金*的稻粒,往前倒推其成长轨迹,有服务组织推动良种良法落地,有细碎地块连片规模经营,有应用现代化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丰收自然水到渠成。
数字赋能
科技与农业走向深度融合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建设智慧农业。眼下,藏粮于技正让化州广袤田野孕育新的丰收图景。
“通过精准测地温,春耕能提前十来天;使用灌排节水技术,每亩稻田用水量减少一半多……”化州市生产托管服务中心大屏幕上,水稻智能化催芽车间、育秧大棚等设施情况一目了然,田间生产数据在此汇总储存,科技与农业正走向深度融合。
“今年我们准备启用无人高速插秧机,不但省人工,秧苗还插得齐整。”全国龙说。
目前化州市全程机械化托管示范基地已初步实现无人机直播、机耕、统防统治、机收、烘干、商品米包装销售等全程机械化一条龙服务,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新引擎,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驾护航。
化州培育引进科技企业中保斯通,通过云端数字系统后台操控、县镇村站点之间搭建低空索道串点成网、站点配置智能物流箱揽件的方式,构建空中物流网,实现县镇村三级货物传输智能化、轻量化、低碳化、小批量、多批次,有效解决农村农产品外销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进村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农村电商和乡村产业发展,助力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从“人拉肩扛”到全程机械化,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传统农业正朝着智慧农业转变。数据显示,化州整合合作社家、农机手名、乡土专家40多名,各类农业机械多台(套),其中拖拉机台,联合收割机台,水稻插秧机32台,谷物烘干机12台,微耕机台,植保无人机72架。并设立了23家镇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站,发展了名村级农业生产托管员。科技助力,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挑上“金扁担”。
产业提振
绘就乡村振兴发展新蓝图
化州是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培育了粮食、化橘红、水果、罗非鱼、生猪、蔬菜、沉香、蔗糖、蚕桑等特色支柱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蓬勃发展的生产格局。
走进“水果之乡”新安镇新塘村,游人三五成群,穿梭在错落有致的村居间,山、水、田、园和谐交汇,处处皆风景,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图景铺展在眼前。
在省农业农村厅的结对帮扶下,如今的新塘村,高端民宿、农事体验园、观光采摘园,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各式业态快速发展,乡村风味更为浓郁、个性逐渐显现;村民变老板、变工人、变股东,人居环境美起来,腰包鼓起来,真正实现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大潮既起,势不可挡。
乡村振兴是实现富民强市、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化州市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发挥“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带动作用,发展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业。
东方红村采取返租或托管农民土地模式,签约合作土地亩,引进乡贤老板投资万元发展观光旅游休闲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0多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无核沃柑、澳洲龙虾、珍珠圣女果、荷花莲蓬等“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绿色产业。同时,以都市农业观光旅游为切入点,以花卉为景观主题,配合大面积的景观农作物种植,打造规模化的生态景观和亲子自然教育基地,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
当前,化州市正在大力推进粤西(茂名)空港经济区建设,加快融入服务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致力建设打造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大力谋划建设区域性食品集散中心……可以说,化州正迎来空前的重要战略发展期。
下一步,化州市还将围绕都市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示范与教育”五大功能,以建立数字链农产业联合体为契机,聚力建设“国家都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绿色优质农产品高效供给地”和“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引领区”,重点打造百果飘香美丽乡村风貌示范带、“南粤古道·橘香万里”乡村振兴示范带,致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休闲旅游目的地,确保年奠定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格局,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撰文:邓美芸曾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