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具象化展现,是国家纵向治理结构中的基层力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破解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有利于补齐县域经济发展短板,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4月14日,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年中国县域治理能力百强研究》白皮书,系统分析和比较了我国县域治理能力水平及分布,以期为我国县域提升治理能力提供指导。
在白皮书中,赛迪顾问还发布了赛迪顾问乡村振兴百强县()。在百强县中,东部地区县(市)占40席领先,广东、江苏、湖南、黑龙江位列入榜数第一梯队。宁乡市、阿拉尔市、虎林市、高州市、东台市、五常市、富锦市、榆树市、化州市、信宜市位列榜单前十。
评价对象近个
观察者网了解到,赛迪顾问乡村振兴百强县()参照民政部年9月发布的《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明确评价对象为全国(不包括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除市辖区、林区和特区以外的个县级行政区,包含个县级市、个县、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
此次综合评价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主题,以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在综合评价过程中设置了“双门槛”。一是第一产业增加值>50亿元,以体现进入乡村振兴百强县候选对象第一产业总体发展处于较高水平,二是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以体现农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稳定性和保障性重要作用。
从三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
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新时代“三农”工作特点,从产业兴旺、治理有效、共同富裕三大维度构建乡村振兴百强县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6个,三级指标17个,对个县级行政区的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进行全面评价与分析。
图1赛迪顾问乡村振兴百强县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以上评价指标体系,赛迪顾问乡村振兴百强县()评价结果如下:
表1赛迪顾问乡村振兴百强县()
乡村振兴百强县特征分析
(一)空间分布:东部地区聚集效应显著,广东、江苏等四省入榜数量最多
乡村振兴百强县()榜单中,东部地区入榜最多,有40席,依次为广东、江苏、山东、福建、海南、河北、浙江等7省;中部地区排在第二位,有26席,依次为湖南、河南、湖北、安徽、江西等5省;东北地区排在第三位,有21席,依次为黑龙江、吉林、辽宁等3省;西部地区排在第三位,有13席,依次为新疆、广西、贵州、云南等4省(区)。
图2年赛迪顾问乡村振兴百强县地区及省(区)分布
全国20个省(区)的县域进入乡村振兴百强县榜单中,广东、江苏、湖南、黑龙江等4省占据榜单57席,占比接近六成,处于第一梯队。其中,广东入榜数量最多,有16席;江苏数量排在第二,有15席,湖南入榜14席,黑龙江入榜12席;四川、吉林、河南、湖北、辽宁、山东、新疆等7省(区)占据榜单31席,占比超过三成,处于第二梯队。其中,四川有6席,吉林有5席,河南、湖北、辽宁、山东、新疆各有4席;安徽、福建、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江西、云南、浙江等9省(区)占据榜单12席,占比仅超过一成。其中,安徽有3席,福建有2席,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浙江、江西、云南各有1席。
图3年赛迪顾问乡村振兴百强县各省(区)分布
(二)位次分布:12省(区)覆盖全部位次段,头部县(市)引领优势明显
从乡村振兴百强县()总体位次来看,广东、江苏、湖南、黑龙江、四川、吉林、河南、湖北、辽宁、山东、新疆、安徽等12省(区)覆盖全部10个位次段,分布相对集中。
图4年赛迪顾问乡村振兴百强县位次段分布图
注释:上图灰色椭圆为12省(区)覆盖位次段范围12省(区)覆盖
乡村振兴百强县()榜单中,广东、江苏、湖南、黑龙江4省席次分布最广,在各个名次段内均有分布,四川、吉林、河南、湖北、辽宁、山东、新疆等7省(区)位次分布较为分散。从第1-10名来看,有6个省(区)进入前10强,分别是广东、黑龙江、江苏、湖南、吉林、新疆,其中广东和黑龙江各占3席,席位最多;从第11-20名来看,有6个省进入第11-20名,其中江苏有3席,席位最多。
表2年赛迪顾问乡村振兴百强县位次区间与席位数分析表
从主要评价指标来看,乡村振兴前十强县(市)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均值为.7亿元,高于其他名次均值,规模优势显著;乡村振兴前十强县(市)年城乡收入比均值为1.47倍,低于其他位次段城乡居民收入比均值。综合来看,乡村振兴前十强县(市)头部领先优势明显。
表3年赛迪顾问乡村振兴前十强主要数据分析表
(三)产业兴旺:产业综合实力雄厚,保障和支撑作用较强
从第一产业增加值看,乡村振兴百强县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合计达到.5亿元,占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的11.7%,占个县域第一产业增加值的16.6%,乡村振兴百强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合计约为全国县域(不含市辖区和林区)均值的3.1倍,表明乡村振兴百强县综合实力较为雄厚。从粮食生产来看,乡村振兴百强县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63万吨,约占全国粮食生产能力的15%左右,约为全国县域(不含市辖区和林区)均值的3.3倍,表明乡村振兴百强县粮食生产能力较强,强力支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
(四)富裕程度:收入和消费领跑,农村居民富裕程度高
从收入看,乡村振兴百强县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为元,是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1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高出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0.7个百分点,表明乡村振兴百强县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高。从消费看,乡村振兴百强县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均值为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6%,表明乡村振兴百强县农村居民消费能力较高。因此,从收入和消费的角度看,乡村振兴百强县农村居民富裕程度较高。
(五)城乡差距: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城乡差距在缩小
从城乡收入比看,乡村振兴百强县年城乡收入比均值为1.90,比全国城乡收入比低0.66,表明乡村振兴百强县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小。从城乡收入增幅比看,乡村振兴百强县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比为6%,比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比低1个百分点,表明乡村振兴百强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城镇居民。因此,从收入差距和增幅来看,乡村振兴百强县城乡差距较小。
建议
(一)开展乡村振兴综合诊断
重点围绕农产品加工、绿色建材、矿产资源、现代种养业、休闲旅游等乡村产业,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