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州最古老的乡镇——文楼镇有一条驷马村,驷马村有一座驷马大屋。这座大屋究竟有什么来头呢?竟然以它的名字来命名一个村庄!
驷马大屋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依山势而建,占地面积多平方米。据驷马村的黎氏族人说,他们的先祖黎卓英带着妻儿从附近的塘甘村到现在的驷马村建造大屋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野岭。为建造这座大屋及城墙,他历时10多年,耗尽了一生心血。他的子孙后代从此在这里安居乐业,并沿着大屋四周扩散,遂形成今天多人的自然村庄。
驷马大屋最有特色的是外围的古城墙。古城墙沿山势而筑至山顶,以“金”字形环绕驷马大屋。城墙长近两公里,高10多米。虽然有多处已遭到破坏,但保存下来的古城墙墙体依然十分坚固厚实。城墙每隔几十米就建有一个烽火台,烽火台上还有很多枪眼,可谓堡垒森严。
驷马大屋为客家式大围屋,围屋墙体采用青砖与泥砖混合砌成,屋内则为别具一格的三座四重廊结构,大门门额和中厅的墙梁上雕刻着精致的水波花纹,昭示着这里独特的气韵和曾经的辉煌。虽然历经数百年风霜侵蚀,其建筑结构仍清晰可辨。
让整座大屋生辉的是屋内中厅屏风上皇上钦赐的匾额“乐善好施”,虽历经几百年的风尘侵蚀,其字迹依然清晰可辨。说起这块匾额的来历,黎氏族人满怀自豪,“道光年间,为了方便学生念书考试,解决官府选拔人才的场所,他们的先祖黎卓英就捐建了化州考试院。”
而黎卓英乐善好施的佳话千古流传。文楼地处两广交界,山高路远,出入极为不便。目睹此情景,一向乐善好施的黎卓英,出资多两白银,开通了雷岭头路段山路,并铺上大理石板,方便村民出行,后来成为通往两广的一条古栈道。
如今,这条曾经人来人往、车马不停的古栈道已经重建扩宽,曾经的路面和大理石已了无痕迹。或许这些古迹终将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流逝,但先辈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来源:化州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