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湛江有一种奇怪的村名,以那字开头,你
TUhjnbcbe - 2023/3/6 19:43:00

之前我们统计过湛江部分地区的村名,有几个字比较常用,一个是“麻”字,一个是“调”字,一个就是“那”字。这些奇怪的字,从汉语来说不知其义,后语言专家分析,原来它们与一个少数民族的语言有关,今天我们就来说这个“那”字。

据《海康县续志》卷六“坛”条记载:“(陈文玉)贞观五年(公元年)出就荐辟,官本州刺史。旧有瑶、僮、侗、僚与黎诸‘贼’,皆惧归峒远去,自是雷无‘贼’患。”陈文玉就是雷祖,他管理雷州半岛时,这里有“瑶、僮、侗、僚、黎”五个少数民族,被当时的朝廷认为是“贼”(跟官府对抗),后来基本上都逃走了。文中所说的“僮、僚”都是指壮族的一支,至今仍大量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分为花土僚、白土僚、黑土僚、搭头土僚、尖头土僚、平头土僚等,因服色及头饰特点而得名。

广西壮族姑娘

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少数民族中,壮族的人口数量最多,为人。排在第二位的是回族,人。壮族比回族多了多万人,若按照正常的人口增长率来算,目前我国应该还是壮族的人口最多。跟全国的情况一下,壮族自古以来在雷州半岛就人数最多,影响最大,且遍及整个半岛。汉人迁徙到雷州半岛及粤西地区之后,大量壮族人口逃到邻近的广西,因此才有了我们熟悉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这里说明一下,南北朝时期的“俚族”,后来大部分汉化,小部分融入壮族或其他少数民族。所以,现代的壮族是一个大概念。

湛江至今有约4万少数民族居住,仍然以壮族居多,人口较多的还有苗族、瑶族、蒙古族和布依族,这些少数民族绝大多数分布于廉江、徐闻、雷州、吴川、遂溪、坡头等各县(市、区)农村。

两广是一家人,特别是湛江位于两广之间,受壮族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比如这个“那”字就是壮语,意思是“田地”,发音为naz或nuo。壮人根据田地的形状、高低、肥瘠、大小、水源、方位等种种特点,分别给田起名字,并以这类名字命名该田块所在的村庄或地带。

据初步调査,在湛江带“那”字的地名有一百多个,分布在湛江各县市区,仅雷州市就有二十多个。如雷州市的那沃、那里、那宛、那双、那尾、那亭、那ト、那南、那毛、那利、那稳、那平、那停塘;廉江的那良、那楼寨、那梭、那丁、那等、那角、那罗、那特;吴川的那蒙、那良、那孔、那梧、那贞、那碌、那余、那六、那郭垌;坡头那洪;遂溪县的那梭、那町、那杰;麻章区的那柳、那郁、那良(现良丰);东海岛的那何、那简仔;硇洲岛的那洞村、那凡村、那甘尾村、那光村、那昆村、那拢村、那晏村;徐闻县的那朗、那宋、那练、那斗、那屋、那楚、那板、那利、那屯、那松、那策、那有、那井、那河、那潭、那郁、那葵等。(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出,欢迎大家补充)

徐闻著名的那练村是书香之村

据少数民族语言专家分析,这些地名用壮语都能解释清楚,一般是描述那里的地理环境。壮语跟中国古代的白话、雷州话一样,受古文影响,习惯将名词的修饰语放在后面,所以“那……”一般是指“怎样怎样的田地”。毕竟稻田对古人来说太重要了,没有粮食就没有一切!

我们就按这个规律用壮语来解析一下:“那毛”的“毛”是新的意思,意为“新的田地”;“那双”的“双”是高的意思,意为“高处的田地”;“那卜”的“卜”是盆的意思,意为“像盆一样的田地(周围有田坝)”,“那宛”的“宛”字跟汉语的“弯”一样,意为“弯弯的田地”,说明了这片田的形状;“那尾”的“尾”是“肥沃”的意思,意为“肥沃的田地”;“那亭”的“亭”字是“红”的意思,意为“红色的田地”,这可是湛江有名的红土地;“那利”、“那里”都是“好田、良田”的意思,其中“利”、“里”是含好意的不同形音近字……

这些带“那”字的地名,在古代的雷州府还不止这么多,有不少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改用了汉名。如雷州市英利镇原来有个“田头圩”,创建于清顺治二年(公元年),初名“那卢圩”,据说后因圩址三面环绕着水田,故改名“田头圩”。实际上“那卢”与“围头”是一个意思,只不过是从壮语“那卢”改为汉语“田头”罢了。

又如雷州市附城镇的龙头村,本村的老辈子都自称“那头村”,不叫“龙头村”,它有个来历至今还有老人家在说,那就是“那头村古名田心村”。因为这个村子的位置恰好是在东洋小平原水田的中心地带,而且用汉语的“头”字直译壮语的“心”字,来源很古。由于民族大融合的缘故,少数民族的语言有的已经汉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心”都读与汉语“心”相近的音,但在云南文山的壮族中仍读民族音,即与汉语“头”相近的音,再次印证了汉语“心”就是壮语“头”的意思。

古代的田地关系着人类的生存

其实用“那”字取地名,并不只限于雷州半岛。在广西壮族聚居区域,至今仍有有很多以“那”命名的地名。在我国境内,东至粤西桂南,北至衡阳的南部,西北至贵州东南,西至云南文山,南至越南北部,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地区,都有很多带“那”的地名和村名——如阳江的那栋、那梢、那霍、那令、那庆、那新、那岳、那吉、那石、那格、那井等;阳春的那乌、那座、那软、那林;茂名电白的那霍、那尾、那湛、那漏、那行、那笈,化州的那务;恩平的那吉;台山的那扶、那旺、那定等。广西由于是壮族自治区,“那”字地名更多,海南及珠三角也有少量“那”字地名。

这些地名从汉语看是很难理解的,只有用壮语才能解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阅一些壮语书籍,就可以查到村名的具体意思了。

另外,有网友提到“那”字有可能来自于岭南地区南北朝时期的俚族,也就是生活在雷州半岛、粤西地区、广西(桂东、桂南)及越南北部等地的古越人后裔之一。冼夫人是著名的俚人领袖,为民族大融合立下了汗马功劳。我是这样理解的:古代俚族已经消失,大部分汉化,小部分融入广西的壮族和海南的黎族,其中以壮族为多。因此,“那”字即便是源自俚语也很正常,因为古代的俚语也融入了壮语,成为了现代壮语的一部分。不过,目前还没有史料可以证明“那”字出自俚人,毕竟时间太久远,俚人留下的资料太少了。

总之,从“那”字的地名的分布也可以看出,壮族先民在古代的活动轨迹遍及整个雷州半岛、粤西、桂南、海南等地。带“那”字地名是研究古代粤西及北部湾地区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和历史发展的重要信息之一,它有力地说明了壮族(包括俚族)先民是古代开辟两广地区的先驱者,为当地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
查看完整版本: 湛江有一种奇怪的村名,以那字开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