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州长岐往湛江吴川方向约5公里处,有一条美丽的村庄名塘北村,该村庄被吴川市12条自然村包围着,与化州长岐镇和吴川长岐镇隔江相望。这里充满故事传说,出过很多人物。
化州市长岐镇美丽的塘北村。
被异地12条村庄包围的“飞地”
塘北村委会有16条自然村,常驻人口人,包括外出人员约过万人,除了两条村约千人姓李外,其余姓凌。据介绍,在宋朝末年,该村先祖从福建搬来,初住吴阳街,后从吴川来化州从政当官。当时吴川至化州需走水路,其祖先有次骑马经过,看到现在塘北住着的地方,水浸脚眼,鱼虾绕蹄,走上高处细细端详,认为该处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在此落脚生根,也就是现在的塘北村。
据塘北村支书凌云志说,该村至今已有约年历史,过去,由于历史原因,曾有一段时间划归吴川,后来又划回化州。现在被吴川樟铺等镇的沙美、留地、王屋、车头等12条自然村包围着,与化州长岐镇政府、吴川长岐镇政府隔江相望,出入有两条大桥,一条是塘北的塘北大桥,一条是吴川的沙美大桥。
记者在现场看到,鉴江先后从两条大桥下蜿蜒穿过,江水滔滔,水碧天蓝,风光旖旎,大桥上人车通畅无阻。进入塘北村,记者看到楼房幢幢,村场整洁美丽,村中有两间小学,两间庙宇,村口设有小亭,供村民休憩娱乐,清幽之境一如世外桃源。
村边与吴川樟铺等地土地相连,手机信号以吴川为主,但有些地方走过一米处,信号即变换成茂名地区的。
塘北有故事
好山好水必出人物,长居于平原与母亲河鉴江为邻的塘北,也有很多动人故事。据凌云志介绍,世居于此的塘北人,平时安居乐业,发展生产,用勤劳写就自己的历史。古代一些塘北人除了在吴川和化州两地从政外,“在朝中”还有被钦点的“御前侍卫”。老挝的政治局副总理凌某祖籍也是塘北,也有任国民党军长的“黄埔精英”等。现代,还有一批在广东省任厅局级干部的塘北人。他们年轻时奋斗不辍,年老时怀念家乡,关心家乡发展,常常捐资办学,以身作则,教育村民积极向上,多行好事等等,深受村民拥戴。
塘北凌氏宗祠还是化州市人民政府指定的“革命据点遗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批塘北革命者在党的领导下,以凌氏宗祠为据点,为了国家民族解放,反对侵略,抛头颅洒热血,追求光明前途,为新中国成立作出很大贡献。
互敬互让留佳话
据凌云志介绍,与12条外地村庄相邻的塘北,现在大家相处和谐。在化州市委市政府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前年塘北修建了一条长达2.4公里的环村路,需要用到吴川樟铺一些土地,经过深入细致做工作,樟铺让出部分土地大力支持建路。同样,樟铺镇附近村修建环村路,也需用到塘北一些土地,塘北人也大方让出,成人之美。“双方各让出约一亩土地,方便两地人民生产生活和睦相处″。
凌云志说,塘北人和邻近村庄每年都是同一天年例,双方互相请吃饭,互相请厨师。塘北人近河,生活习性近吴川,口味也接近,喜欢吃“下水路”吴川厨师做的菜,清淡,原味;不喜欢吃“上水路”(长岐以北)的人做的菜,偏油腻。所以一到逢年过节,总是大请吴川厨师掌勺,那时江风伴着菜香,飘向远方,一片和谐文明之气象。
在化州市和长岐镇二级政府的大力关怀支持下,今日的塘北已充满现代气息和勃勃生机。设立了由市区至塘北的专线,投资建设了㎡的农贸市场,成立了解决多人就业的制衣厂,拥有多亩农作物的合作社生产基地。村中艺术馆、书画院、武术馆等文体设施一应俱全,尤其是村民尊老爱幼,好学助学之风浓郁,深为他镇羡慕。
茂名晚报讯记者黄楚凡通讯员谢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黎雄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