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日,一对夫妻把儿子揪进派出所的新闻登顶热搜。
“涉事”男孩十多岁,因为不好意思空手去同学家玩,就在抽屉里偷拿了爸妈的块钱买东西。
结果,爸妈发现后非常气愤,把男孩拉到了派出所,要求警察把他抓起来。
男孩被吓得不轻,在派出所里一直哭。
经警方协调,小男孩向爸妈认了错,爸妈也原谅了小男孩,他们达成了做家务换零花钱的小协议。
随后,民警对两位家长也进行了教育。建议他们采取更合理的方式,不应让孩子害怕警察。
事件下方,数万网友给警方点赞,对爸妈的做法则产生了巨大分歧。
绝大多数网友,对把孩子送进警察局的做法表示认同。
他们觉得这样做,可以让孩子认识到偷窃的严重性,小时候不管,长大了就更难管。
但也有部分网友持反对观点,认为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行为过激了。
还有网友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觉得父母的问题更大。
孩子偷钱是为了送礼,但又不敢和父母商量,又或者说他知道提出后会被拒绝,所以选择了偷钱来达到目的。
这证明在孩子心里,父母是不可商量并解决问题的对象,从这个角度来看待整件事,真正该反思的,其实是父母。
无论持哪种观点,这种做法实际上合法不合理。
警局不是问题儿童纠错中心,警察也不是教导主任,这种做法有浪费公共资源的嫌疑。
而且,教育孩子,本就是父母的责任。
02
这件事能引发广泛讨论,与近年来频发的“送孩子进局子”事件分不开。
年4月,广东化州,一女子带着哭哭啼啼的男孩去警局自首。
该女子告诉民警,孩子管教不到位,多次偷家里的钱,屡教不改,已经拿他没有办法了。
年12月,广东佛山一父亲在晚上10点,生拉硬拽把9岁的儿子带到派出所“自首”。
父亲称儿子偷了家里几十元钱买零食和玩具,要求民警惩罚儿子。
而孩子显然是当真了,在路上哭得撕心裂肺。
年8月,福建福州,一名约5岁的小女孩走进温泉派出所“自首”。
起因是母女俩在商店逛街时,小女孩偷拿了店内一个小玩具。
年6月,四川宜宾,一名9岁男童因偷拿了超市的游戏卡,被父母送到派出所“自首”。
······
类似的新闻还有很多很多。
事件开始,爸妈都是为了纠正孩子的错误,想让警察帮忙教育孩子。
事件结尾,都是孩子承认错误并表示不会再犯,一家人手牵手回家。
但这种教育方式,真的有用吗?
孩子在路上就怕得哭天抢地,迫于警局的威严性与环境压力,很少会嘴硬不承认错误,但恐惧不是纠错的“长效药”。
这种“恐吓式”教育,只能暂时起到警示作用。
长期下来,一方面会让孩子有心理阴影,对警察形成负面印象,真正遇到危险时,可能就不会去找警察了。
另一方面,也会让家长形成恶性循环,不是让孩子直面自己的错误,而是依赖第三方恐吓力量。
03
恐吓式教育不可取,并不是说孩子有偷窃行为就听之任之。
而是说,要根据孩子犯错的频次与年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是初犯,且年龄在十岁以下,建议爸妈耐心询问孩子偷钱偷物的缘由,正面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
而不是一发现就上纲上线,把拿家里的钱定义为“偷”。
因为偷钱,是涉及道德感的一个词,而十岁的孩子,通常只以为拿了被发现会挨骂。
如果父母对他这种事先不报告的行为判定为“偷”,将会对十岁孩子的脆弱心理造成很强的道德压力。
让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有问题的人,这样的教育结果显然是负面的。
金钱需求,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家长处理得好,可以教孩子养成健康的金钱观,学会一份付出一份收获。
要是处理不当,孩子很可能处于一个对金钱极度渴望,但又求之不得的状态,变得更难管教。
因此,当孩子变成惯犯,且已经成年,建议爸妈严肃处理。
此前,就有两起“管不了”所以“大义灭亲”的事件。
年9月,一名年近60岁的父亲领着23岁的儿子,走进杭州某接警大厅,还带着儿子偷的自行车。
原来,这位父亲老来得子,所以平常十分宠溺孩子,导致孩子任性妄为,把偷窃不当回事。
这次,老父亲痛心疾首,再三思考决定把儿子交给警察处置。
他说:“这次如果没事,以后儿子可能会偷别的。儿子已经23岁了,再这样下去,会害了儿子。”
确实,对于屡教不改的“孩子”,纵容下去只会让他越错越多。
建水一73岁的老父亲也做了同样的选择,亲手把儿子送进了派出所。
嫌疑人周某不是小偷小闹,而是趁家人外出,用锤子砸开父亲的床头箱,偷了一万元去吃喝玩乐。
他还多次盗窃家人的存折、身份证,到银行取了8万多去挥霍。
这种大错,父母管不了,只能留给法律管。
04
以防酿成大错,爸妈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第一次“偷钱”。
千万别不问理由打骂一顿,更不要直接送警察局。
因为用“害怕”来教育小孩,是非常下成且低级的,也是一种偷懒的做法。
而当小孩在打压教育下长大,只会觉得压抑,感受不到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