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民革命军对雷州半岛的收复
(一)收复高、廉,切断邓本殷与广西等地的陆上外援,为收复雷州半岛做准备。
邓本殷倒行逆施,使雷州老百姓生活水深火热,且他与申葆藩、陈炯明以及北洋政府相互勾结,对广东国民政府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广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挥师南征,分兵三路扫荡盘踞南路的邓本殷势力。
陈铭枢将军(陈铭枢故居图)年10月,以第4军第10师师长陈铭枢为总指挥,开始南征。第10师下辖三个团:第28团(团长蒋光鼐、第1营营长蔡廷锴)、第29团、第30团(团长戴戟)。第28团、第29团均下辖三个营,第30团仅有一营,共有兵力近人。与邓本殷雄厚的兵力相比,南征军兵力稍逊。出征后的一个月内,遭到了邓军的疯狂反扑、进攻和拼死抵抗,邓军甚至发誓攻占广州。因此,这一时期,南征军基本处于防御阶段。
朱培德将军(人民网图)鉴于此,广州革命政府于10月24日任命第三军军长朱培德为南路总指挥,朱克靖(共产党员)任政治部主任,增派第三军和第二军一部以及广西军一部,组成“南路联军总指挥部”,兵分四路出击。年10月31日《工人之路特号》是这样报道的:“日前政府为实行统一广东起见,故于革命军东征之际,实行肃清南路,除委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长陈铭枢为南路指挥、令率师征讨外,现为厚集兵力,迅速结東南路战事计,特加调湘、滇两军会合进攻南路,委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长朱培德为南路联军总指挥。此项命令,昨已下云。”四路指挥分别为:陈铭枢为第一路指挥,王钧为第二路指挥,戴岳为第三路指挥,俞作柏为第四路军指挥。陈章甫为右侧支队。(10)31日,朱培德到达鹤山。下达《国民革命军南路各军作战计划》。四路大军对邓军发起攻势。第一路军由开平向恩平、阳江进攻,第二路军由开平向恩平、阳春进攻,第三路由肇庆向新兴进攻,第四路由广西陆川县廉江化州进攻。右侧支队,由云浮县罗定进攻。首先肃清两阳,然后攻占高雷、钦廉。当天(31日)第3军进驻开平,第4军第10师占领台山,11月3日收复恩平,7日收复阳江,8日收复化州。
从左到右戴戟、蒋光鼐、蔡廷锴将军(福建电广报图)
特别是梁宏霖叛军会同苏廷有叛军万余人进攻开平单水口失利后,形势急剧转向。南征军从防御转向进攻,势如破竹,长驱南下。而邓本殷只有招架之功,收缩兵力,力保八属。
11月10日,南征军各路对邓本殷展开合围之势。19日,各部合围邓本殷于高州城。高州城墙高且厚,依山靠水,相当坚固。加上南征军既无炮兵,又无炮药,只能合围起来。
面对南征军的合围,邓本殷原本打算固守高州,负隅顽抗。此时,“邓军仍有实力二万人,除本部外,尚有阳江、罗定败回之苏廷有部退回之二千余人,陈德春部二千余人,黄文龄部二千余人,仍据守高州,做背城借一之举。”(11)邓本殷预料此役高州将失,于是以出巡为名逃往安铺,命各部留城死守。南征军逐步缩小包围:“第二、第三军攻其北,第四军从东西侧击,桂军俞作柏部南趋,断其后路。”自19日开始围攻不及三天,“邓军不能自守,遂有南门冲围而出。桂军俞部首当其冲。是以俞部第一、四团伤亡独多,计连排长过半,士兵数百名。”(12)邓军受此重创,四散分逃:“陈凤起部率精锐二千余人退回廉州,李国华部退雷州。高州遂于二十日为南征军所占。邓军朱华一旅,有王敬三、余民乐两部降于俞作柏部。”(13)
高州城门(网络图)关于克复高州的情形,时任第一纵队第三团第一营营长冯璜亲自参加此役,他在《讨伐军阀邓本殷的回忆》(14)一文中有具体的回忆。而年11月30日的《申报》是这样报道的:“南征军自攻克两阳后,即进行包围高州计划。此次由两阳、罗定进攻的兵力,计不下二万人。兵力布局上,南征军第一路陈铭枢部,取道水东、电白,以击高州之东;第二路朱培德部,由阳春直进,以攻高州之北;第三路戴岳部,兵力五团,另新编徐汉臣旅,由罗定出信宜,以斜击高州之西,益以桂军俞作柏部由化州仰攻高州之南。至是高州已成四面包围状态。十九日,已迫近高州附近,再候化县俞部迫其南,邓本殷率其部陈凤起、王国华等旅,据城死守。延至二十日,由化县北上之俞军第一中队已迫近高州,城内邓军已进退无路,遂冲围而出。俞部于二十一日乘敌充围之际,猛力进攻,邓军全数向雷州溃退……”(15)
国民革命军发起进攻(网络图)高州城克复后,南征军乘胜追击,收拾高州、吴川境内的邓部残余。并乘胜追击,23日收复了廉江:“陈铭枢电告收复廉江”(《华字日报》)。申葆藩、苏廷有向钦廉溃退,南征军占领了廉江县城。《华字日报》报道了收复二境过程:“(省报所述南路军事近讯)在电白县收编蔡廷有部姚之荣旅,编为国民革命军高雷讨邓军游击支队,姚旅素称善战,为苏廷有部队之劲旅。此次投诚,愿归我军指挥,敌方更为之夺魄。姚之荣驻防电白,兼篆县长,人民爱戴……现陈师长已令姚之荣暂守梅菉后方。廿日师部由水东向梅菉出发……我军初拟由梅菉趋化州,实行三路围攻高州敌军。后得捷报,高州已于十九日被南路联军第四路所占领,乃改变路程,向吴川县属之塘出发,廿一日我军吕纵队进兵塘墟,适敌军已一小时前抵境,午饭方熟,我军蒙营逼近,做四面包围,敌人狼狈逃窜,被我军夺获大炮二门,长枪数百支,子弹无数及猛烈炸弹一箱。啣尾追击,毙敌无数。敌军败退时,最残忍者莫过将挑夫枪毙十余人,暴尸道旁。我军因奋勇杀敌,致被击毙连长一名,士兵四名。塘经敌军数次骚扰,商店货物被劫掠一空,民居房舍,四处萧然。我军抵境,如入不毛之地。其荒凉气象,使人望之毛骨悚然。翠日,向廉江县良侗墟追击敌军。至时,敌军已提前一日逃窜。该圩荒凉状况,武邑塘。二十四日抵廉江县城(石城)。查得敌军数千人已于前两日离石城,向安铺逃窜。本日第四路俞指挥作柏从化县来会陈师长,报告攻陷高州及收复化县情形。廉江县城市面不敢营业者奖金一日,商店民房、家私什物,敌军毁损不留余地;学舍祠宇,摧残殆尽。”(16)
廉州城东门(冰寒琴图)化州、吴川、高州、廉江收复后,邓本殷的地盘进一步缩小。30日,陈铭枢一举攻克了廉州城(今合浦县城),从此截断了申葆藩对邓本殷的外应。
高、廉二州收复后,“敌军逃走,遗留军实官眷甚多,现已拘禁,听候处置。”(年12月3日《香港华字日报》)同时,陈铭枢借此扩充兵力。《香港华字日报》称:“第十师长陈铭枢收复廉州后,驻兵合浦,所属部队,现经次第扩充,闻该师自进军南路以来,火枪不少。日前原定增编二预备团,刻已完全成立。昨据申报军事委员会,该第一预备团刘纯武部,已经编定二营,以彭智华充第一营长,李韶卿充第二营长。现扎廉江等处。其第二预备团李特曾部,亦已继续编成,以潘学吟充第一营长,蔡昆明充第二营长。分驻扎廉州等处云。”(17)扩充后的陈铭枢部,与桂军俞作柏部联合,准备向雷州城进击。
俞作柏将军(俞作柏故居图)值得注意的是,为支援、配合南征,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派黄学增、杨枝水、韩盈、王文明、杨善集、黄杰等进入南路和琼崖,与当地党、团所领导的工农群众、青年学生等,展开反对邓本殷的斗争。(未完待续)
注释:
(10)方志钦、蒋祖缘主编《广东通史·现代》第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1)(12)(13)(15)年11月30日《申报》,载《陈炯明与粤军研究史料6》,年汕尾市人物研究史料编纂委员会编;
(1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存稿选编3东征北伐》;
(16)年12月5日《华字日报》;
(17)《陈铭枢扩充兵力》,载年1月16日《香港华字日报》;
参考书目:
1、龚志鎏《邓本殷八属联军的始末》第-页,载年《广州文史资料第4辑》;
2、莫华生,梁小娟著《广州国民政府南征》,年7月线装书局出版;
3、—年《广州民国日报》;
4、—年《香港华字日报》、《香港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