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两百多年前,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只身来到都城长安,给著名诗人顾况投稿。顾况瞧见他名字就乐了:“居易啊,长安米贵,长安居,大不易呢!”那时的长安城多的就是这样穿着白麻衣的考生,来的时候熙熙攘攘,去的时候像潮落无声。顾况瞧了他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又乐了:“有句如此,居亦何难?”意气风发的少年未经世事磋磨,挥句便成千古,想这长安虽大,总该有自己的一席之处。
二十九岁那年白居易成了进士榜上最年轻的名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后来,连任校书郎与左拾遗的他创作了大量的讽喻诗。《观刈麦》同情人民疾苦,《卖炭翁》揭示官市压榨《杏为梁》写住所的奢侈··他相信“天子方从谏”,也像自己读过的书中要求的那样秉笔直书,原为朝廷肝脑涂地。可他不知道当时的朝堂暗潮涌动,节度使与官官的争斗愈演愈烈,而这个知道太多又一腔热血的年轻人显然将两边都得罪了。
年,当朝中臣子正在为武元衡遇刺的事争执不休时,率先站出来的白居易便成了众矢之的。身前是臣子们的指控,身后的宪宗也早就厌倦了他的不断上谏。走出长安城门的那一刻,言官白居易一去不回,而江州的那几年最终成就了诗人白居易。
张一南说:“放逐的时光,往往催生出一个诗人生命中最精彩的作品。”此言非虚。在江州的那几年,他曾与琵琶女泪酒青衫,也曾在芳菲落去的人间四月进山寻花,亦曾在落雪的天气执杯笑问友人能饮一杯无·艰难苦涩的贬谪时光被他以温柔的笔触化入文黑,他将自己宦海沉浮的十多年细细梳理,最终付之一笑。
他成了名动天下的诗人,歌姬因会背《长恨歌》而身价倍增,街边的胡人少年也会吟诵《琵琶行》几年之后他的仕途也重回正轨,从江州迁到忠州,最终回到长安。但此时的他已经厌倦了朝掌中的勾心斗角,敛去一身锋芒,自请出任苏杭刺史。即便如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为官之道始终在他心间,他疏通西湖六井,修建七里山塘,“唯化州民解咏诗”。那几年中,白居易漫步绿杨阴里白沙堤,观赏半江瑟瑟半江红,与邻州元稹歌诗唱和。
多年之后,在洛阳官居二品的白居易也常常忆起这一段时光,可叹江南风景再难重逢曾经诗酒相候的友人也已被泉下泥销骨。他闭起已经昏花的双目,中隐于朝,做些小诗,醉吟香山,倒应了“乐天”知命之语。
他这一生曾高居庙堂,也曾游江湖;曾意气风发,也曾锋芒尽褪。当千年的历史随风远去,或许不会有人再记得当年朝堂的风起云涌,但一定会有孩子令起“离离原上草”,也定会有人记得“在天愿作比算乌”的绵绵长恨,会有人在江南游玩时吟出“春来江水绿如蓝”。
大唐泱泱百年间,有超过十万的诗人,《全唐诗》所记载的仅不到三千人,其中家喻户晓的,寥寥数十人。数十人间,存诗近三千,家喻户晓名扬海外,且得皇帝作诗缅怀的,唯乐天一人罢了。浮云不系,造化无为,一生为诗,名传千古,诗家如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