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化州市的跳禾楼,相传明末清初从广西传入,并在民间衍化为起源于歌仙刘三妹的传说:当地青年牛哥与云游至此的刘三妹相爱,一起用歌声驱除了虫害,夺得了丰收,村民为纪念歌仙,每于农历六、七月插秧完毕,便择吉日在晒谷场搭起禾楼,唱起禾楼歌,跳起禾楼舞。现主要分布于那务、播扬等镇乡。
化州跳禾楼场上搭有四尺见方的舞台式禾楼,安放有祖先神座。舞蹈按固定的科本,依次分接神、请仙姑、洒禾楼、对歌、谈农事、庆丰收六个科场进行。
先由道士从神庙接神祭拜,再由另一道士恭请仙姑刘三妹下凡,随即换上禾楼裙自扮仙姑,左手摇环铃以示保平安,右手舞扫扇象征把灾害扫除;接着众舞者手持绘有龙、虎、猪、鸡、狗、牛、羊、兔等生肖图案的饭篓,齐聚到禾楼前,待“仙姑”向禾楼四周洒圣水以示除污秽后,便一同起舞,边舞边唱古老的禾楼歌;歌毕众舞者就即兴谈论农事和生活趣事,最后在锣鼓、唢呐、牛角号和鞭炮声中,以庆祝丰收的欢腾场面结束。
舞蹈动作以十字步为主,载歌载舞中还有独唱、对唱等形式。
化州跳禾楼简单古朴,具有虔诚庄重的祭祀特点,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是研究农耕文化及相关生活习俗和民间信仰的可贵资料。
目前化州禾楼舞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