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文化志》让您了解这片热土上曾经的历史,今天为您介绍:
第九编奈曼旗文化大事记
第一章文化大事记(一)
一、兴隆洼文化时期(前—前)
兴隆洼文化时期,为母系氏族公社发展阶段,与三皇之伏羲氏同期。奈曼已有人类活动,农耕、狩猎等文化显现,社会大分工形成。石器、骨器、陶器大量制作使用,玉器开创中国史前用玉先河。在奈曼旗,出土于义隆永乡大营子村的兴隆洼文化时期的石器有石锄、石斧等。
二、红山文化时期(前—前)
红山文化时期,为母系氏族公社发展阶段,与三皇之神农氏同期。红山文化的发现,使西拉木伦河流域与*河流域、长江流域并列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这一时期,奈曼先民部落以原始农业经济为主定居,兼有畜牧和渔猎的经济生活。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陶器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制陶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是中国古代两大玉文化中心,红山玉已经进入了祀神阶段。红山玉龙的发现,不仅让中国人找到了龙的源头,也充分印证了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
奈曼旗出土的红山文化时期的石器有打制的石锛、石铲和石刀等,磨制的石斧、石镞、石锛和穿孔石刀和弹丸等,琢制的石耜、磨盘、磨棒和有孔重石等。
三、夏家店夏下层文化时期(前—前)
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为父系氏族公社时代,与五帝及夏同期。工具的种类以石器为主,并伴有青铜器。制陶业在当时已经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农业令人注目,畜牧业、饲养业、狩猎业与农业并存。经文物普查,在奈曼旗南部山区、牤牛河流域、教来河畔,发现数处夏家店下层文化类型,出土的多为磨制石器,有石耜、梳形穿孔石刀、石凿等。
四、夏家店夏上层文化时期(前—前)
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进入青铜时代晚期,与西周东周春秋战国同期。山戎、东胡先民诸部落经济生产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和制陶技术都不如夏家店下层文化那样发达。由于已经出现了阶级的分化,在上层武士和部落酋长中盛行使用铜质武器和工具的风气。在奈曼旗出土文物有土城子乡出土的双孔石刀、靴形石器,南湾子乡出土的石刀等。
五、战国秦汉时期(前—)
前283年,战国时代,燕将秦开率*迎战击败东胡。东胡一直退却到千余里外的西辽河上游(今内蒙古通辽市西南部奈曼旗一带),东胡人被迫退回了今科尔沁草原中、东部。
前306—前251年,战国时代,燕昭王时期,修筑燕长城,经过奈曼旗境内,以燕长城为界,南为燕国北部边郡,北部直至秦代均属东胡民族游牧之地。此期间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以拒胡,土城子古城和善宝营子古城亦在这时建造而成。
汉高祖元年(前206),统治蒙古高原西部的匈奴部落单于冒顿兴兵伐灭东胡,东胡分出乌桓、鲜卑两支。奈曼地当时为幽州刺史部辽西郡北境,匈奴左贤王辖地。
前119年,汉将霍去病击败匈奴,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五郡塞外,即今老哈河流域、滦河上游一带。
东汉时,现奈曼地当时为乌桓族属地,仍为辽西郡北境。
2世纪中叶,鲜卑强大,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成立了草原部落大联盟,北拒丁零,南略汉边,东却夫余,西击乌孙,其势力范围包括了整个蒙古高原。118年,檀石槐死,鲜卑分裂。
六、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东汉末年三国魏时,现奈曼地当时为幽州昌黎郡北部,鲜卑人所居。193年,乌桓人帮助袁绍消灭了公孙瓒。此后,同袁绍关系一直很好,深得袁绍宠敬。
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到过奈曼地。
207—235年,轲比能统辖,与东汉三国同期。
235—285年,现奈曼地当时仍为鲜卑辖地,与三国西晋东晋同期。
4世纪中叶,契丹人用“契丹”作族称,东晋时契丹人入居这里。
420—589年,南北朝时,现奈曼地当时为北魏辖地。
581—618年,隋朝,现奈曼地当时为辽西郡北境。
618年后,唐初,现奈曼地当时为河北道营州都督府辖地,后属松漠都督府。
901年,阿保机被推为迭剌部的夷离堇(即部落的酋长或联盟的*事首长),不久之后为
酋长。他以武力征服契丹附近地区,掳掠了汉人在内的许多人。
902年,建立了北方草原上第一个城镇———龙化州,取名契丹龙兴之地的含义。并同时在龙化州城内建开教寺、孔庙等,并将四处征战劫掠来的汉人置于龙化州进行农耕。
903年,阿保机继承了于越的职位,独掌部落联盟的**大权,地位仅次于可汗。
907年,阿保机也取代了遥辇氏,当上了联盟的可汗。
明日为您介绍第九编《奈曼旗文化大事记》第一章文化大事记(二)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