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药植期末复习重点
TUhjnbcbe - 2023/1/25 18:28:00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一、绪论

《神农本草经》:汉,现存最早。

《新修本草》:唐,我国第一部药典。

《证类本草》:宋·唐慎微,宋以前本草发展最完善的文献。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是我国16世纪以前祖国药学或中药学的全面总结。

二、细胞

1.形状和大小

形状多样,随植物种类以及存在部位和机能不同而异。

高等植物细胞的大小一般直径10~um。

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植物体或细胞的内部构造。有效放大倍数﹤倍。

2.植物细胞

2.1原生质体

2.1.1细胞质

(1)细胞质有自主流动的能力,这是一种生命现象。

(2)质膜:一般在光镜下难以看到(质壁分离),单位膜。

2.1.2细胞器

名词解释:细胞器是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成分和特定功能的微小器官。

西红柿颜色变化的原因:西红柿子房壁细胞内的质体为白色体;白色体内含原叶绿素,当受精后的子房发育成幼果,暴露于光线中时,原叶绿素形成叶绿素,白色体转变成叶绿体,这时幼果是绿色的;成熟过程中,叶绿体转变为有色体,果实又由绿变红。

(1)质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根据所含色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三种:

①叶绿体:叶绿素A,叶绿素B,叶*素,胡萝卜素。根一般不含叶绿体。

②有色体:叶*素,胡萝卜素。

a.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有色体存在于花部,使花呈现鲜艳色彩,有利于昆虫传粉。

b.秋天落叶变*:秋天温度下降,叶绿素的合成速率变慢,同时也会不稳定分解,而叶*素增多。

c.土豆见光变绿:养分积聚导致绿色的龙葵素增多。

③白色体:不含色素,无色。

(2)液泡: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液泡膜+细胞液。

……

2.2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

2.2.1后含物: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贮藏的营养物质和废物。

(1)淀粉:贮藏形式——淀粉粒(薄壁细胞细胞质)——单粒、复粒、半复粒

①脐点(核心)、层纹(同心轮纹)

②化学鉴别:

加碘→蓝(直)、紫红(支)

一般植物同时含直、支链淀粉→蓝紫色

(2)蛋白质:糊粉粒,糊粉层(胚乳最外一层或几层)

①分布:种子的胚乳,子叶细胞

②检验:

a.*色反应:+浓硝酸,Δ→*色沉淀(冷却)+氨液→橙*色沉淀

b.碘化反应:棕色/*棕色

c.二缩尿反应:+(硫酸铜+苛性碱)aq→紫红色

(3)脂肪:贮藏物质中最为经济的形式。

检验:①苏丹Ⅲ→橘红色;②紫草试液→紫红色;③四氧化锇→黑色

(4)晶体(废物):

①草酸钙结晶:不溶于醋酸,不溶于水合氯醛,加稀盐酸溶解,但无气泡产生。

②碳酸钙结晶(钟乳体):加醋酸或稀盐酸溶解,并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2.2.3生理活性物质

2.3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

2.3.1分层

(1)胞间层:相邻细胞所共有的薄层,由果胶质组成。

果实成熟时由硬变软的原因:

细胞胞间层主要由果胶质组成,果实成熟过程中,胞间层被果胶酶溶解而使细胞彼此分离。

(2)初生壁:细胞分裂后在胞间层两侧最初沉淀的壁层,由原生质体分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代谢活跃的C通常终身只具有初生壁,无次生壁。

(2)次生壁:细胞停止生长后,在初生壁内侧继续形成的壁层,由原生质体分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少量木质素和其他物质层层填积形成,一般厚而坚韧。

2.3.2纹孔和胞间连丝

(1)纹孔:细胞壁形成时,次生壁在初生壁内不均匀增厚,不增厚处形成的小孔即纹孔。

(纹孔对,纹孔膜)(名词解释)

(2)纹孔对:相邻两细胞的纹孔常在相同部位成对存在。单纹孔,具缘纹孔,半缘纹孔

(3)胞间连丝:从纹孔穿过纹孔膜和初生壁上的微细孔隙,连接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丝。

2.3.3细胞壁的特化

(1)木质化:cw内增加了木质素,使cw变硬,起支持作用。

检验:+间苯三酚+HCl→红或紫红

(2)木栓化:cw中增加了脂肪性化合物木栓质。特点:C不透水不透气,原生质体完全消失,成为死细胞。有保护作用。

(3)角质化:cw的角质化或形成角质层可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和微生物的侵害。

(4)黏液质化

(5)矿质化

三、植物组织

名词解释:植物组织是由许多来源和功能相同、形态构造相似、相互密切联系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

1.分生组织

1.1概况

1.1.1定义

位于植物体生长迅速的部位,能持续地保持细胞分裂的机能,不断产生新细胞的细胞群。

1.1.2特点

(1)代谢作用旺盛,具强烈的分生能力。

(2)体积小,多为等径的多面体,排列紧密,无间隙。

(3)壁薄,核大,质浓,无明显的液泡。

1.2按性质来源、所处位置分类

1.2.1原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伸长或长高)

来源于种子的胚,位于根尖、茎尖的生长锥中央部分。

1.2.2初生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分裂机能)

1.2.3次生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加粗)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成熟的薄壁组织→脱分化→重新恢复分裂能力。

竹子出土后不会再长粗,只能长高,因为竹子是单子叶植物,不具有侧生分生组织。

2.薄壁组织(基本组织,营养组织)

分布最广,占最大体积。

2.1结构特点

2.1.1生活细胞

2.1.2壁薄,液泡大,有间隙

2.1.3分化程度浅,具潜在分生能力

2.2分类

2.2.1基本薄壁组织

主要存在于根、茎的皮层和髓部,填充和联系其他组织,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次生分生组织。

2.2.2同化薄壁组织

分布于植物体绿色部分,含叶绿体。

2.2.3贮藏薄壁组织

多存在于根、根茎、果实和种子中,积聚营养物质。

2.2.4吸收薄壁组织

位于根的尖端,有根毛。

2.2.5通气薄壁组织

多存在于水生和沼泽植物体内,具有特别发达的细胞间隙,

3.保护组织

排列紧密,无间隙,细胞壁角质化或木栓化加厚。

棉花用于织布的“纤维”来源于植物的保护组织。

3.1初生保护组织——表皮

3.1.1典型表皮细胞

由初生分生组织的原表皮分化而来,一般不含叶绿体,一层/2~3层(复表皮)生活细胞构成。

3.1.2特化细胞

(1)气孔轴式

名词解释:组成气孔器的保卫细胞和副卫细胞的排列关系称为气孔轴式。

1双子叶植物

①平轴式(栀子叶);②直轴式(薄荷叶);③不等式(菜心叶);④环式;

⑤不定式(细辛叶):副卫细胞数目不定,大小基本相同。

2单子叶植物

气孔哑铃型

(2)毛茸:腺毛、非腺毛

3.2次生保护组织——周皮

进行次生生长的双子叶植物;复合组织。

3.2.1木栓层(外):死亡细胞

3.2.2木栓形成层(中):次生分生组织

3.2.3栓内层(内):生活的薄壁细胞

3.2.4皮孔:周皮中的通气结构,常在原气孔部位产生。

4.机械组织(细胞壁增厚)

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有哪些不同?

4.1厚角组织

4.1.1特点

(1)含纤维素和果胶质,不含木质素。生活细胞,含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具一定分裂潜能。

(2)常在细胞角隅处,不均匀增厚。

(3)属初生性质,具可塑性和延展性。

4.2厚壁组织

4.2.1晶鞘纤维(名词解释)

由纤维束及其外侧包围的许多含有晶体的薄壁细胞组成的复合体。

4.2.2特征

(1)细胞木化,胞腔小,成熟后为死细胞。

(2)具全面增厚的次生壁。

(3)支持作用强,不具延展性。

5.输导组织

5.1树干拴上铁丝,随着树的生长会发生什么情况?

拴丝上部的树干出现瘤状物,并且铁丝会逐渐进入树干。原因:瘤状物的出现是因为随着树干的生长变粗,铁丝变得越来越紧,最终导致阻碍韧皮部的筛管向下运输有机物,使大量的有机物堵在了拴丝上部的树干中,日积月累,形成瘤状物。

5.2导管和筛管分别存在于植物维管束的什么部位,各有什么功能?

导管:存在于木质部,主要是自下而上(↑)运输水、无机盐、营养物质等。

筛管:存在于韧皮部,主要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养料。

6.分泌组织

6.1外部分泌组织:腺毛、蜜腺

6.2内部分泌组织

6.2.1分泌细胞:如油细胞、单宁细胞等。

6.2.2分泌腔:如溶生式分泌腔(陈皮等)、裂生式分泌腔(苍术等)。

什么叫溶生式和裂生式的分泌腔?

(1)溶生式: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质逐渐增多,最终使细胞壁破裂溶解,形成一个含有分泌物的腔室,腔室周围的细胞常破碎不完整,这种分泌腔的起源方式称溶生式。

(2)裂生式:分泌细胞的胞间层逐渐扩大形成腔室,分泌细胞不被破坏,完整地包围着腔室,这种分泌腔的起源方式称裂生式。

6.2.3分泌道:如小茴香的油管。

6.2.4乳汁管:如大戟科大戟属(故含乳汁P37)。

7.维管束的类型

名词解释:

维管束:是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输导系统,主要有以下六种类型:有限外韧型维管束,无限外韧型维管束,双韧型维管束,周韧型维管束,周木型维管束,辐射型维管束。

辐射型维管束:韧皮部和木质部相互间隔成辐射状排列,并形成一圈。

四、根

1.外形特征

(1)多呈圆柱形,向下逐渐变细;并向四周分枝,形成复杂的根系。

(2)与茎相比,无节和节间,一般不生芽、叶和花,细胞内通常不含叶绿体。

2.根的类型

1.1定根与不定根(来源)

1.1.1定根

由胚根直接或间接形成,有固定生长部位,包括主根、侧根、纤维根,如人参的根。

1.1.2不定根

由胚轴、茎、叶等部位长出的根,无固定生长部位,如落地生根的叶。

1.2直根系和须根系(形态)

1.2.1直根系

多见于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通常为定根,主根发达,主根和侧根的界限非常明显。如人参的根系。

1.2.2须根系

多见于单子叶植物,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在茎的基部节上生长出许多大小、长短相仿的不定根,簇生呈胡须状,没有主次之分。如麦的根系。

3.根的变态

3.1贮藏根:如胡萝卜。

3.2支持根:如玉米。

3.3气生根:如榕树。

3.4攀援根:如常春藤。

3.5水生根:如浮萍。

3.6呼吸根:如池衫。

3.7寄生根:如菟丝子。

4.初生构造

试述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并指出与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有何不同。

4.1双子叶植物(多无髓)

通过根毛区作一横切面,根的初生构造由外到内可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

4.1.1表皮

位于根的最外围,由一层生活细胞组成。细胞排列整齐、紧密、无细胞间隙,壁薄、不角质化,无气孔。一部分细胞外壁突出,形成根毛。

4.1.2皮层

位于表皮内方,由多层薄壁C组成,排列疏松,有明显C间隙,占有根相当大的部分。通常分为外皮层、皮层薄壁组织和内皮层。

★内皮层:皮层最内一层,C排列紧密,整齐、无间隙。

★凯氏带:内皮层细胞径向壁(侧壁)和上下壁(横壁)局部增厚(木质化或木栓化),增厚部分呈带状,环绕径向壁和上下壁而成一圈,称凯氏带,又称凯氏点。

4.1.3维管柱

是根的内皮层以内的所有组织构造。包括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三部分(有的植物还具有髓部)。一般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成辐射型维管束,二者分化成熟的顺序皆是外始式。

4.2单子叶植物(多有发达髓部)

①少数根的表皮分裂成多层细胞;②内皮层凯氏点增厚部分呈马蹄形;③髓部发达。其余与双子叶植物的初生构造相似。

5.次生构造(双子叶植物)

次生构造是由次生分生组织(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的。

叙述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形成时,其形成层的发生及其活动过程和特点,并指出次生生长对初生结构有何影响。

5.1形成层

当根的初生构造形成后,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一些薄壁细胞恢复分生能力,转变为形成层。形成层细胞不断进行平周分裂,向内产生次木部,向外产生次韧部,使凹凸相间的形成层逐渐成圆环状。

木质部和韧皮部由初生构造的相间排列转变为内外排列,辐射型维管束转变为外韧型维管束,同时形成木射线和韧皮射线。+↓

5.2木栓形成层

中柱鞘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木栓形成层,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及其活动使表皮和皮层破坏,同时形成周皮,包括栓内层(次生皮层)、木栓形成层和木栓层。

★次生皮层:由于次生生长使根不断增粗,表皮和皮层被破坏,中柱鞘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木栓形成层,向内形成数层薄壁细胞组成的栓内层,次生构造中发达的栓内层称为“次生皮层”。

6.根的次生构造与初生构造比较,有如下几个特点

1.最外方为周皮。

2.皮层及中柱鞘一般已不存在。

3.维管束为无限外韧型。

4.在次生维管组织中具维管射线。

5.木质部比例大,韧皮部不断被挤颓废。

7.侧根:起源于根内中柱鞘,内起源

五、茎

1.外形特征

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与根区别?

茎具节与节间,节上着生叶,顶端具顶芽,叶腋具腋芽。而根无节和节间,一般不生芽、叶和花。

2.初生构造

试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并指出与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有何不同。

2.1双子叶植物

通过成熟区作一横切面,茎的初生构造由外到内可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

2.1.1表皮

茎的表皮细胞外壁较厚,常有气孔、毛茸、角质层或蜡被等。

根表皮细胞壁薄,不角质化,富有通透性,无气孔,一部分细胞外壁突出,形成根毛。

2.1.2皮层

茎的皮层较窄,常有厚角组织、分泌组织,靠近表皮的细胞常含叶绿体,无内皮层,皮层与维管柱之间无明显分界。

根的皮层分为外皮层、皮层薄壁组织和内皮层,外皮层和内皮层细胞排列整齐、紧密,无细胞间隙,内皮层有特殊的增厚情况,如凯氏带。

2.1.3维管柱

茎的无限外韧型维管束呈环状排列,具有具分生能力的束中形成层,有髓部和髓射线,占较大比例。初生木质部成熟方式为内始式,初生韧皮部分化成熟方式为外始式。

根的维管柱占有较小面积,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成辐射型维管束。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分化成熟方式皆是外始式。

2.2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相比)

(1)一般终身只具初生构造,无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2)表皮由一层细胞构成,通常不产生周皮。

(3)表皮内为基本薄壁组织,无皮层和髓部之分,多数有限外韧型维管束散布在其中。

3.次生构造

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有何特点?

从外至内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周皮(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②皮层(有或无);③韧皮部(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④形成层;⑤木质部(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⑥在次生韧皮部与次生木质部中有维管射线,有的种类还具有髓射线,次生木质部中具年轮;⑦髓。

3.1双子叶植物木质茎

由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进行分裂活动,形成次生构造,使茎不断增粗。

3.1.1维管形成层及其活动

束中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连接,形成形成层环。形成层细胞分裂形成的次生木质部,是木材的主要来源。形成层有节奏地活动,形成年轮。初生韧皮部受到挤压成为颓废组织。

★年轮(木材上的花纹)是由于形成层的活动受季节影响而形成,当年秋材(晚材)和第二年春材(早材)界限分明,形成一同心环层,称年轮或生长轮。(名词解释)

3.1.2木栓形成层及周皮

茎的次生生长使茎不断增粗,但表皮细胞一般不能相应增大而死亡,表皮内侧皮层细胞恢复分裂机能形成木栓形成层进而产生周皮。

★“树皮”有两种概念,狭义的树皮即落皮层(指新周皮的木栓层及其外方被隔离而死亡的组织),广义的树皮指形成层以外的所有组织,包括落皮层和木栓层以内的次生韧皮部(内树皮)。

★树怕剥皮的“皮”指的是广义的树皮,即包含了韧皮部的部分,而韧皮部中的筛管等具有自上而下输送养料的作用,能为树的生长提供有机养料,一旦受损则得不到养分供给,可能导致死亡。

★“空心”树能够生活生长:“空心”指的是木质茎的心材缺失,而只要具输导作用的边材存在,树就能存活。

★单子叶植物维管束多为有限外韧型,不具有次生构造,也就无法长粗;同时,其木化组织少,支撑能力弱,故多为草本。

3.2双子叶植物草质茎

次生构造不发达。

(1)最外层为表皮。

(2)皮层中近表皮部分常有厚角组织。

(3)次生维管组织通常形成连续的维管柱。

(4)髓部发达,有时破坏成中空。髓射线一般较宽。

4.根状茎的构造

与地上茎类似

4.1双子叶植物根状茎

(1)表面通常具木栓组织,少数具表皮或鳞叶。

(2)皮层中常有根迹和叶迹维管束斜向通过。

(3)皮层内侧有时具纤维或石细胞。

(4)维管束为外韧型,成环状排列。

(5)中央有明显的髓部。

(6)贮藏薄壁C发达,机械组织多不发达。

★藕断丝连的“丝”属于根状茎木质部中的螺纹导管,来自输导组织。藕中间的空洞是由地下变态茎分化出的气道,具有传输空气的作用。

六、叶

1.叶的组成

1.1双子叶植物

1.1.1完全叶

(1)叶片

①叶片全形:以叶片长宽之比及最宽处确定。

②叶尖

③叶基:截形(近平)、偏斜(左右不对称)、盾形、耳形、箭形、戟形、穿茎、抱茎

④叶缘:全缘、波状(浅、深、皱)、睫毛状、齿状(圆齿、细锯齿、重锯齿、

锯齿、牙齿)

⑤叶脉(叶片的维管束)

脉序:

a.分叉脉序(多级二叉分枝)

b.网状脉:羽状网脉——大多数双子叶植物

掌状网脉

c.平行脉序:直出、横出、射出——大多数单子叶植物

⑦叶片的分裂:三出、掌状(顶生小叶无叶柄)、羽状(顶生小叶有叶柄)分裂

(2)叶柄

叶枕:叶柄基具膨大关节。

叶鞘:叶柄扩大成鞘状,包裹茎。

(3)托叶

◎叶形包括叶片的全形、叶缘、叶端、叶基以及叶脉、叶片的质地、叶的表面附属物等。

叶片的形状主要根据它的长宽之比以及最宽的位置来确定。

1.1.2不完全叶

1.2单子叶植物:叶片、叶鞘(、叶耳、叶舌)

1.3复叶

三出复叶,掌状复叶,羽状复叶,单身复叶。

如何区分单叶和复叶。

①单叶在1个叶柄上只着生1个叶片,复叶则在总叶柄上着生2个以上的叶片。

②单叶多自成一个平面,复叶则多个叶片排成一个平面。

③单叶在每个叶柄基部有腋芽,复叶只在总叶柄基部才有腋芽。

④落叶时,单叶的叶片和叶柄一起脱落,复叶则往往是小叶先落,总叶柄连同叶轴后脱落。

★复叶与生有单叶的小枝的区别:

1)复叶叶轴的顶端无顶芽,而生有单叶的小枝的顶端具顶芽;

2)复叶的叶轴无腋芽,仅总叶柄基有,而小枝的每一单叶叶腋内均有芽;

3)复叶上的小叶与叶轴常成一平面,而单叶与小枝常不在一平面;

4)复叶脱落是整个复叶由总叶柄处脱落,或小叶先脱落,然后叶轴连同总叶柄一起脱落,而生有单叶的小枝一般不脱落,只有叶脱落。

★单叶全裂与复叶的区别:

复叶是由单叶的叶片分裂而成的,当叶片的裂片深达主脉或叶基并具小叶柄时,便形成了复叶。

1.4叶序

互生、对生、轮生、簇生

1.5叶的变态

苞片(总苞、总苞片、小苞片)、鳞叶、刺状叶(叶刺)

★叶刺与枝刺的区别:

枝刺生于叶腋,是枝条或腋芽变态发育而成的刺状物;叶刺是由叶片或托叶变态成的坚硬的刺,叶刺的腋内有芽(或枝、叶、花果)。

★叶卷须与茎卷须的区别:

卷须的生长部位不同,

茎卷须:茎的一部分(常为侧枝)变为卷须。

叶卷须:叶的全部或一部分变为卷须。

2.叶的构造

2.1叶柄的构造(类似茎)

表皮,皮层,维管柱(无限外韧型,形成层活动期短)。

2.2叶片的构造

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

2.2.1双子叶植物

(1)表皮

有上表皮和下表皮之分。通常由一层排列紧密的生活细胞组成,但也有多层细胞组成的,称复表皮。外壁常角质化。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但下表皮多。

(2)叶肉

指上下表皮之间的薄壁细胞,含叶绿体,常分为:

①栅栏组织:位于上表皮之下,细胞圆柱形,排列紧密,含大量叶绿体,其长轴与上表皮垂直,通常只有1层,少数2~3层。

②海绵组织:位于栅栏组织和下表皮之间,细胞不规则,排列疏松,间隙大,含叶绿体较少。

(3)叶脉

主要为叶片中的维管束,起输导和支持作用。主脉和较大侧脉是由无限外韧型维管束和机械组织组成。

★判断叶横切制片的上下表面:

通过维管束走向:韧皮部靠近下表面(背茎面),木质部靠近上表面(向茎面)。

2.2.2单子叶植物

(1)表皮

上表皮具泡状细胞(大型薄壁细胞,失水收缩→卷曲→↓蒸腾),上下面气孔近等数。

(2)叶肉

多不分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等面叶),少数分化为两面叶,无C间隙,有大量叶绿体。

(3)叶脉

维管束(有限外韧型)近平行,其上下方常有厚壁组织,并与表皮相连。维管束鞘——维管束外包1~2层或多层C,常为薄壁C或厚壁C。

七、花(被子植物)

1.花的组成

除花梗、花托为变态枝,其余均为变态叶。

1.1花梗、花托

1.2花萼、花冠(花被)

1.2.1花萼

副萼——花萼下的1轮绿色苞片(若花萼有两轮)。

1.2.2花冠★

(1)十字形:十字花科。

(2)蝶形:豆科蝶形花亚科植物的特征。(下行覆瓦状)

①旗瓣:上面最外方且最大1枚。

②翼瓣:侧面较小2枚。

③龙骨瓣:最下面2枚,顶端稍连合,并向上弯曲。

名词解释——蝶形花冠:

花瓣5枚,分离,上方最外且最大的一枚称旗瓣,两侧较小的2枚称翼瓣,最下面2枚最小,且顶部联合,并向上弯曲,称龙骨瓣。

◎假蝶形:云实亚科。

上方旗瓣最小,且位于最内侧,下方2枚最大。(上行覆瓦状)

(3)唇形:唇形科。下部筒状,上部二唇形。

(4)舌状:菊科。基部呈短筒,上部向一侧延伸成舌状。

(5)管状:菊科。

(6)漏斗状:茄科和旋花科。花冠筒较长,自下而上逐渐扩大,上部外展呈漏斗状。

(7)辐(轮)状:茄科。花冠筒较短。

(8)高脚碟状:合瓣花。花冠筒上部分裂并水平展开呈蝶状。

(9)钟状:桔梗科。

1.3雄蕊群、雌蕊群

1.3.1雄蕊群★

(1)组成:花丝和花药

①花药的开裂方式:纵裂、孔裂、瓣裂、横裂。

②花药在花丝上着生的方式:

丁字着药、个字着药、广歧着药(平着药)、全着药、基着药(最常见)、背着药。

(2)雄蕊的类型

①离生雄蕊:

多数彼此分离,特殊的有二强雄蕊(雄蕊4,2长2短),四强雄蕊(雄蕊6,4长2短)。(唇形科、玄参科)

②合丝雄蕊:

花丝连合,花药分离。如单体雄蕊(花丝连和成一束),二体雄蕊(花丝连合成两束,特殊的有9合1离,豆科),多体雄蕊(花丝连合成3束以上)。

③聚药雄蕊(名词解释):花药连合成筒状,花丝分离。(菊科)

④此外还有不育雄蕊(退化雄蕊):无花药;能育雄蕊:一半保留花药,另一半扩展为花瓣状。

1.3.2雌蕊群(花中最重要、最复杂的部分)

B(1)组成★

雌蕊是由1~几个心皮所组成,心皮是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为变态叶。

腹缝线——心皮边缘愈合的缝线

背缝线——心皮中脉部分的缝线

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

何谓心皮?如何判断雌蕊心皮的数目?

①心皮是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为变态叶。

②可从子房室数、花柱或柱头的数目、子房上主脉的数目(最准确)几方面判断雌蕊心皮数目。

①柱头;②花柱;

③子房(位置花位、胎座)★

1)子房上位:子房仅底部与花托相连。

a.下位花:花被、雄蕊着生于子房下方。

b.周位花:花被、雄蕊着生于花托的上端边缘。

2)子房半下位:子房下半部与花托愈合。(周位花)

3)子房下位:子房近全部陷进花托。(上位花)

4)子房内胎座的类型

(名词解释)胎座:胚珠在子房内着生的部位。

①边缘胎座:由单心皮雌蕊形成,子房1室,胚珠生腹缝线上,如豆科。

②侧膜胎座:由合生心皮雌蕊形成,单室复子房,胚珠着生在相邻两心皮连合的腹缝线(侧膜)上,如罂粟科、葫芦科。

③中轴胎座(名词解释):

复雌蕊,复室复子房,多数胚珠着生在各心皮边缘向内伸入于中央愈合而成的中轴上,其子房数目往往与心皮数目相等,如玄参科、桔梗科、百合科。

④特立中央胎座:多室的复子房隔膜消失,胚珠着生于残留的中轴上,如石竹科。

⑤基生胎座:胚珠着生在子房室基部,如蓼科、菊科。

⑥顶生胎座:胚珠着生于子房顶部而悬重室中,如桑科、金粟兰科。

(2)雌蕊的类型

①单雌蕊:由1个心皮构成的雌蕊。(豆科)

②离生雌蕊:1花中有多个离生的单雌蕊。(毛茛科、木兰科)

③复雌蕊(合生心皮雌蕊):由2枚以上心皮合生成。

2.花程式

2.1各部分简写

P——花被

K——花萼

C——花冠

A——雄蕊群

G——雌蕊群

3.花序(填图题)

如何区别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

①无限花序:在开花期间,花序轴顶端可继续向上生长,开花顺序为自下而上或由边缘向中心开放。

②有限花序:在开花期间,花序轴顶端不能继续延长,在顶花下面产生侧轴,开花顺序是自上而下或由内而外依次进行。

3.1无限花序(总状花序类)

名词解释:(同上)

3.1.1总状花序(最常见)

花序轴较长,其上着生许多花柄近等长的小花。

3.1.2圆锥花序(复总状花序)

花序轴产生许多分枝,每一分枝是总状花序,整个外形呈圆锥状。

3.1.3穗状花序

似总状花序,但小花具短柄或无柄。

3.1.4复穗状花序

花序轴产生分枝,每一分枝各成一穗状花序。

3.1.5葇荑花序

似穗状花序,但花序轴下垂,其上着生无柄的单性或两性小花,雄花序开放后整个花序脱落。

3.1.6肉穗花序

似肉穗花序,但花序轴肉质肥大成棒状,其上着生无柄的单性小花,在花序外面常具一大型苞片(佛焰苞)。

3.1.7伞房花序→复伞房花序

似总状花序,但花梗不等长,下长上短,整个花序的花几乎排在同一平面上。

3.1.8伞形花序

花序轴缩短,在总花梗顶端着生许多花柄等长的小花,排列呈张开的伞。(五加科)

3.1.9复伞形花序

花序轴作伞形分枝,每一分枝成1伞形花序。(伞形科)

3.1.10头状花序

花序轴极缩短,呈盘状或头状的花序托,其上密生许多无梗小花,下面有由苞片组成的总苞。

3.1.11隐头花序

花序轴肉质膨大而下凹,凹陷的内壁上着生许多无柄的单性小花,仅留一小孔与外方相通。

3.2有限花序(聚伞花序类)

3.2.1单歧聚伞花序

花序轴顶端生一朵花,先开放,而后在其下方产生1侧轴,同样顶端生1朵花,连续分枝。

(1)螺旋状聚伞花序;(2)蝎尾状聚伞花序

3.2.2二歧聚伞花序

花序轴顶花下方两侧各生出1等长的分枝,每分枝以同样方式继续开花和分枝。

3.2.3多歧聚伞花序

花序轴顶花下同时产生数个侧轴,侧轴比主轴长,各侧轴又形成小的聚伞花序。

(大戟花序:杯状聚伞花序)

3.2.4轮伞花序

聚伞花序生于对生叶的叶腋成轮状排列。(唇形科)

3.2.5混合花序

同一花序轴上生有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序。

4.成熟的花粉粒

4.1内壁:有的地方没有外壁,形成萌发沟或萌发孔。

4.2外壁:主要由花粉素组成,化学性质极为稳定,外壁光滑或有各种雕纹(鉴定花粉的重要特征)。

5.被子植物的双受精

5.1珠孔受精、合点受精

5.2双受精

花粉管进入胚囊以后,其中1个精子和卵结合,形成2n的受精卵(合子),以后发育成为种子的胚;另1个精子则和2个极核结合,形成3n的初生胚乳核,以后发育成胚乳。这一过程称为双受精,是被子植物所特有的现象。

精子1+卵细胞→合子(2n受精卵)

精子2+2个极核→胚乳(3n)

八、果实

1.果实的形成

1.1花梗→果柄

1.2花萼→脱落或宿存

1.3子房: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

1.3.1真果:单纯由子房发育而成。如桃、杏、柑橘等。

1.3.2假果:花托、花被、花轴等也参与形成果实。如苹果、无花果、凤梨、栝楼等。

2.果实的类型

2.1单果:由单雌蕊或复雌蕊所形成的果实,即一朵花只结成1个果实。

2.1.1肉质果

(1)浆果:果皮除外果皮薄外,其余部分肉质多浆,含1至数枚种子。如枸杞、番木瓜、葡萄。

(2)柑果:由合生心皮,上位子房,中轴胎座的子房发育而成。外果皮革质,具油室,中果皮(与外果皮合)散布维管束,内果皮膜质,成多室,有许多肉质囊状毛,如柑、橙。(芸香科柑橘属特有)

(3)核果:单心皮、上位子房。内果皮木质,形成一个坚硬的果核,核内通常含1粒种子。

(4)瓠果:由合生3心皮,具侧模胎座的下位子房与花托一起发育而成的假果。(葫芦科特有)(名词解释)

(5)梨果:子房下位、中轴胎座、花筒(花托与萼筒)参与发育,外、中果皮肉质,界限不清,内果皮坚韧,2-5室,每室常2籽。如梨,苹果。(蔷薇科梨亚科特有)

2.1.2干果

(1)裂果

①蓇葖果:由单心皮发育而成,果实成熟时,沿心皮的一个缝线开裂。

②荚果:由单心皮发育而成,果实成熟时,果皮沿背、腹缝线同时开裂,裂成两瓣。

(豆科植物所特有)

③角果:常分为长角果和短角果,是由2心皮、上位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由假隔膜将子房分隔成2室,果实成熟后,果皮沿两侧腹缝线开裂成两片脱落,假隔膜留在果柄上。(十字花科特有)

④蒴果:合生心皮雌蕊的子房发育而成,1或多室(裂果中最普遍的类型),开裂方式有多种,有纵裂、孔裂、盖裂、齿裂等。

(2)不裂果

①瘦果:种子1,成熟时果皮与种皮易分离。如菊科。(闭果中最普遍1种)

②颖果:种子1,但果皮与种皮愈合,不易分开。如玉米,水稻。(禾本科)

③坚果:果皮木质坚硬,种子1,易分离。

④翅果:果皮的一部分向外延伸成翅状,内含1粒种子。

⑤胞果(囊果):由合生心皮、上位子房发育而成,果皮薄,膨胀疏松地包围种子,果皮与种子极易分离。

⑥双悬果:由2心皮合生雌蕊、下位子房发育而成,果实成熟后心皮分离成2个分果,悬于果柄上方。(伞形科特有。名词解释)

2.2聚合果:1花中有多个离生心皮,各成1小果。

聚合浆果(五味子);聚合核果(悬钩子);聚合蓇葖果(八角茴香);聚合瘦果(草莓);聚合坚果(莲)

葡萄与五味子均成串,为何葡萄是浆果,而五味子是聚合浆果?

葡萄花小,复雌蕊,组成圆锥花序,每一朵小花形成一个果实,为浆果。

五味子的一朵雌花中有许多离生心皮雌蕊,成熟时,各成1小果,即由一朵花形成多个果,故为聚合浆果。

2.3聚花果: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成,又称花序果,花序上每一朵花形成一个小果,许多小果聚

生在花轴上,整个类似一个果实,成熟后往往从花轴基部整体脱落。如凤梨、葚、薜荔等。

九、种子

1.种子的组成

1.1种皮:外种皮+内种皮

假种皮:种皮之外,由珠柄或胎座延伸发育而成。

肉质:荔枝、龙眼、石榴、苦瓜

膜质:砂仁、益智

1.2胚:胚根、胚芽、胚轴、子叶

1.3胚乳:受精极核发育成,常位于胚周围,多为白色或*色(含营养物)

1.3.1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蓖麻

1.3.2单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玉米、小麦、稻米

1.3.3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大豆、葵花籽

1.3.4单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慈姑

十、药用植物的分类

1.重点科的拉丁名:保留科名(规范科名)

十字花科:Cruciferae(Brassicaceae)

豆科:Leguminosae(Fabaceae)

伞形科:Umbelliferae(Apiaceae)

唇形科:Labiatae(Lamiaceae)

菊科:Compositae(Asteraceae)

2.种及种下分类单位

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最小单位)。

亚种,变种,变型(最小分类单位;栽培品种),品种

3.植物的命名(科学名称——学名)

双名法(瑞典·林奈):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1)属名:名词、单数、主格。词首字母必须大写。

(2)种加词:全部字母一律小写。

(3)命名人:每个词的首字母必须大写。

(4)栽培品种:首字母大写,外加单引号,后不写命名人。

4.植物分类系统与分门别类

4.1分类系统

(1)蕨类植物:秦仁昌系统

(2)裸子植物:郑万钧系统

(3)被子植物:恩格勒系统(哈钦松、塔赫他间、克朗奎斯特系统)

4.2植物的分类

A(1)孢子植物:产生孢子并用孢子进行有性生殖,不开花结果。

即隐花植物,包括全部低等植物(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门)和部分高等植物(颈卵器植物中的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

Δ低等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生殖“器官”单细胞构造,生活史中不出现胚。

(2)显花植物

即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均为高等植物或维管植物,其中裸子植物门也是颈卵器植物。

Δ颈卵器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在配子体产生多细胞构成的精子器和颈卵器。包括苔藓、蕨类、裸子植物。

Δ维管植物:蕨类、裸子、被子植物。

(3)形态分类方法:检索表(二歧归类方法)

先植株整体,再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十一、藻类植物(世代交替)

1.自养原植体植物:具有光合色素和其他色素,无根、茎、叶分化。

2.世代交替: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互相更替。(名词解释)

2.1同型世代交替:孢子体和配子体在形态、构造上基本相同。

2.2异型世代交替:孢子体和配子体在形态、构造上明显不同。

3.分类

十二、真菌门(菌类植物)(核相交替)

1.特征

1.1异养真核原植体植物

1.2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

1.3菌丝:无隔菌丝、有隔菌丝

1.4子实体

高等真菌在生殖时期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结构、能产生孢子的菌丝体。如蘑菇子实体伞形,马勃球形。(名词解释)

1.5子座

容纳子实体的褥座,是从营养阶段到繁殖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也是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构成的。

1.6只有核相交替,没有世代交替现象。

2.分类

2.1子囊菌亚门:最主要的特征——有性生殖时产生子囊。

2.1.1药用植物:冬虫夏草——带子座的菌核。

2.2担子菌亚门

2.2.1药用植物:茯苓(菌核)、灵芝(子实体)。

十三、地衣植物门

1.真菌和藻类共生的复合有机体。

2.空气质量指示植物。

3.松萝(全草)

十四、苔藓植物门(配子体占优势)

1.概述

(1)最原始的高等植物,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代表类型。

(2)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配子体在生活史中占优势,孢子体只能寄生在配子体上。

2.药用植物

(1)地前(苔纲)——叶状体入药

(2)葫芦藓(藓纲)——全草入药

十五、蕨类植物门(孢子体发达)

1.既是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原始的维管植物

2.基本概念

2.1孢子体:远比配子体发达,但都能独立生活(异型世代交替),出现了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

2.1.1叶

(1)小型叶:无叶隙、叶柄,仅具一条不分枝的叶脉,由茎的表皮突出而成,为原始类型。

(2)大型叶:具叶柄,有或无叶隙,有多分枝的叶脉,由多数顶枝扁化而成,为进步类型。幼时拳卷。

(3)孢子叶:产生孢子囊和孢子。

(4)营养叶:仅进行光合作用。

3.真蕨亚门(大型叶)

(1)海金沙:孢子、根状茎、茎藤入药

(2)金毛狗脊:根状茎入药。

(3)粗茎鳞毛蕨:根状茎及叶柄残基入药(贯众)。

(4)石韦:地上部分。

(5)斛蕨:根状茎入药。

十六、裸子植物门(孢子体占优势)

1.一般特征

1.1孢子体发达

多为乔木、灌木,有形成层及次生生长,但木质部仅有管胞而无导管,韧皮部有筛胞而无伴胞。

1.2花单性,胚珠裸露,不形成果实

雌蕊心皮(大孢子叶)呈叶状而不包卷形成子房。胚珠裸生于心皮边缘,最终发育成种子。

1.3生活史具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

世代交替中孢子体占优势,配子体极其退化,完全寄生在孢子体上。

1.4具颈卵器构造

1.5常具多胚现象

2.化学成分

*酮类;生物碱类;树脂、挥发油、有机酸等。

3.分类(仅麻*科有导管)

3.1银杏科:银杏

(1)落叶大乔木,有长、短枝(即营养枝、果枝)之分。

(2)单叶扇形,2裂,二叉脉序。

(3)花单性异株,雄球花成葇荑花序状,精子多纤毛;雌球花大孢子叶呈杯状(珠领),裸生两个直立胚珠,常只有一个发育。

(4)种子核果状。

3.2松科:马尾松(叶序—簇生)

(1)常绿乔木,有长、短枝之分,含树脂和挥发油。

(2)叶为针形或线形。

(3)花单性同株;雄球花穗状,雄蕊多数,各具2药室,花粉粒有气囊。

★最重要特征:雌球花珠鳞背面有一苞片(苞鳞),与珠鳞分离。

十七、被子植物门

1.概述

如何识别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1.1被子植物特有双受精现象

精子1+卵细胞→合子(2n受精卵)

精子2+2个极核→胚乳(3n)

1.2被子植物的起源

1.2.1假花说(葇荑花序学派):单性花→两性花

裸子植物多以单性花为主,所以被子植物中具单性花的葇荑花序类被认为是最原始的代表。

1.2.2真花说(多心皮学派):两性花→单性花

现代被子植物中的多心皮类,尤其是木兰目植物被认为被子植物较原始类群。

1.3分类系统:恩格勒系统(假花说)

2.双子叶植物纲

2.1离瓣花亚纲:花无被、单被或重被,花瓣分离。

2.1.1桑科(Moraceae)

(1)多木本,木本具乳汁。

(2)多单叶互生,托叶早落(环痕)。

(3)花小,单性,集成各种花序。花单被,4基数。P4~6;A4~6,与花被片对生;G(2:1:1)。

(4)聚花果。

★药用植物:桑,构树,无花果、薜荔。

2.1.2蓼科

(1)草本,节膨大。

(2)单叶互生,全缘,有膜质托叶鞘。

(3),单被,萼片花瓣状,G。

(4)瘦果或小坚果,常包于宿存花被内。

★药用植物:掌叶大*、药用大*,何首乌、虎杖、火炭母。

★细胞中常含草酸钙簇晶,根茎和根中有异型维管束(何首乌的云景花纹)。

2.1.3毛茛科

(1)草本。

(2)叶分裂或复叶。

(3),A∞,G∞,螺旋状排列于膨大的花托上。

(4)多为聚合蓇葖果或聚合瘦果。

★药用植物:乌头、北乌头,*连、云连,白头翁属,铁线莲属——威灵仙,升麻属。

2.1.4木兰科(最原始的被子植物)

(1)木本,常具香气。

(2)单叶互生,托叶包被幼芽,早落(环痕)。

(3)花大,单生,*。P6~12,3基数,花瓣状;A∞,G∞,螺旋状排列于凸起的花托上。

(4)聚合蓇葖果。

★药用植物:厚朴、玉兰、白兰,八角,五味子,华中五味子。

比较Magnoliaceae与Ranunculaceae的异同点。

Magnoliaceae(木兰科)和Ranunculaceae(毛茛科)的雌、雄蕊均为多数,螺旋状排列。但毛茛科多为草本,无托叶,不含挥发油,而木兰科全为木本或木质藤本,多有托叶,并形成托叶环痕,常含挥发油。

2.1.5十字花科(4基数)

(1)草本。

(2)单叶互生,常羽状分裂,无托叶。

(3)*,K2+2,C4,成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侧膜胎座,具假隔膜。G(2:2:∞)

(4)角果。

★药用植物:菘蓝,萝卜,芥,白芥,独行菜,播娘蒿。

2.1.6蔷薇科(被子植物第五大科)

(1)草本,常具刺。

(2)叶互生,常有托叶(绣线菊亚科多无)。

(3)*,花托凸起或凹陷,花部5基数,雄蕊常多数,轮状排列,花被和雄蕊常结合成花筒,形成周位花。G,少下位(苹果)。

★药用植物:梨亚科,李亚科——杏,绣线菊亚科,x——月季、金樱子。

举例说明蔷薇科四个亚科的主要区别点。

(1)绣线菊亚科:

蓇葖果;单叶,多无托叶;心皮1~5,离生,花托微凹;子房上位,周位花。如麻叶绣线菊。

(2)蔷薇亚科:

聚合果;多为复叶,有托叶;心皮多数,离生;子房上位,周位花;萼宿存。如月季、草莓。

(3)李亚科:

核果;单叶,有托叶;萼筒杯状,心皮1;子房上位,周位花;萼常脱落。如:桃、杏、山杏、梅。

(4)苹果亚科:

梨果;单叶或复叶,有托叶;心皮2~5,与杯托内壁愈合;子房下位或半下位,上位花。如:山楂、枇杷、贴梗海棠。

贴梗海棠是蔷薇科苹果亚科植物,其花萼连合成被丝托,其他部分着生其上,果实为梨果。本科其他三个亚科为蔷薇亚科、李亚科、绣线菊亚科,果实类型分别为聚合果、核果、蓇葖果,代表药用植物分别有月季、杏、麻叶绣线菊。

2.1.7豆科(Leguminosae;被子植物第三大科)

(1)叶互生,多为复叶,常有托叶。

(2)单心皮雌蕊,边缘胎座。

(3)荚果。

★药用植物:

含羞草亚科(*)——合欢,云实/苏木亚科(假蝶形花)——决明、羊蹄甲,

蝶形花亚科——铁芪、甘草、野葛。

Leguminosae(豆科植物)可分为哪三个亚科?说明三个亚科的区别点。

1.花辐射对称;花瓣镊合状排列;雄蕊多数或有定数…………含羞草亚科

1.花两侧对称;花瓣覆瓦状排列;雄蕊常为10

2.花冠假蝶形;雄蕊分离………………………………………云实亚科

2.花冠蝶形;雄蕊合生或分离…………………………………蝶形花亚科

2.1.8芸香科

(1)多复叶或单身复叶。

(2)有透明油腺点。

(3)花4~5基数,雄蕊与花瓣同数或为其倍数,外轮雄蕊常和花瓣对生。

(4)子房上位,居于花盘之上。

★药用植物:酸橙,甜橙,橘,柚,化州柚,吴茱萸,*柏……

2.1.9大戟科

(1)常具乳汁(大戟属)。

(2)单叶互生,基部常有腺体,有托叶。

(3)单性花,常为聚伞花序或杯状聚伞花序(大戟属特有);G(3:3:1~2),中轴胎座。

(4)胚珠悬垂,形成蒴果,为3分果。

★药用植物:大戟,狼*大戟,甘遂;巴豆,黑面神……

2.1.10五加科

(1)多木本,茎常有刺;

(2)伞形花序圆锥状;5基数花,,每室1胚珠;

(3)浆果或核果。

★药用植物:人参、三七、西洋参,刺五加、细柱五加(*K5C5(2:2:1))。

2.1.11伞形科Apiaceae(Umbelliferae)

(1)芳香性草本,常有鞘状叶柄。

(2)具典型的复伞形花序,5基数花,C5A5(2:2:1),具上位花盘(花柱基)。

(3)双悬果。

★药用植物:当归,川芎,柴胡,防风,积雪草……

2.2合瓣花亚纲:

重被花,花瓣多少互相连合。叶多对生(茄科、菊科互生),无托叶,胚珠具一层珠被。

2.2.1木犀科

(1)木本。

(2)叶对生。

(3)花整齐,4基数。*K(4)C(4)A2G(2:2:2)。

★药用植物:连翘,洋丁香、紫丁香、朝阳丁香,女贞……

女贞叶序为对生;花的雄蕊2枚,子房上位,2心皮,2子房室。

2.2.2夹竹桃科(双韧维管束)

(1)木本,具乳汁或水液。

(2)单叶对生或轮生。

(3)花冠裂片旋转覆瓦排列,喉部常有附属物,花药常箭形。

(4)蓇葖果,种子常具丝状毛。

★药用植物:*蝉,长春花,鸡蛋花。

2.2.3唇形科Lamiaceae(Labiatae)

(1)芳香草本,茎四棱形,叶多对生。

(2)轮伞花序,唇形花冠,二强雄蕊。

(3)G(2:4:1),花柱基生。

(4)四小坚果。

★药用植物:丹参,*芩,荆芥,薄荷,紫苏,益母草……

2.2.4茄科(双韧维管束)

(1)草本或灌木。

(2)叶互生,无托叶。

(3)*,K(5),宿存;C(5),辐状、钟状或漏斗状;A5,着生花冠管上;G(2:2:∞),中轴胎座。

(4)浆果或蒴果。

★药用植物:枸杞,宁夏枸杞,洋金花、颠茄、辣椒、龙葵……

2.2.5玄参科(双韧维管束)

(1)常为草本。

(2)单叶,常对生。

(3)花冠多少呈二唇形,雄蕊常4,二强;G(2:2:∞),中轴胎座。

(4)蒴果。

★药用植物:玄参,地*、胡*连、阴行草。

2.2.6茜草科

(1)多木本。

(2)叶对生或轮生,全缘,托叶各式(合瓣花中唯一)。

(3)*,花整齐,4或5基数,(2:2:∞)。

(4)蒴果、浆果或核果。

★药用植物:茜草,栀子,钩藤。

2.2.7葫芦科

2.2.8桔梗科

(1)草本,具乳汁。

(2)单叶互生,花5数(K(5)C(5)),花冠钟状,A5,或,心皮多3,3室,胚珠多数。

(3)蒴果。

★药用植物:*参,沙参,桔梗(*K(5)C(5)A5(5:5:∞)),半边莲。

2.2.9菊科Asteraceae(Compositae)(被子植物第一大科)

(1)常为草本,有的具乳汁或树脂道。

(2)叶多互生。头状花序具总苞,有舌状花或管状花,聚药雄蕊,(2:1:1)。

(3)连萼瘦果。

★药用植物:苍术,白术,*花蒿。

★薄壁细胞内含菊糖,菊科为双子叶植物适应虫媒传粉的最高阶段。

菊科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分成两个亚科各有什么依据?

①主要特征:(见上)

②舌状花亚科:植物体具乳汁管;头状花序全部由舌状花组成。

管状花亚科:植物体无乳汁管;头状花序仅有管状花,或管状花和舌状花皆有。

3.单子叶植物纲

3.1天南星科

(1)草本,常具有块茎或根状茎。含水样汁液、乳汁。

(2)叶多基生,叶具。

(3)肉穗花序具佛焰苞。

(4)浆果,密集于肉质的花序轴上。

★药用植物:天南星,异叶天南星,东北天南星,半夏(异形叶性),石菖蒲……

★含针晶束。

3.2百合科

(1)多年生草本,常具鳞茎或根状茎。

(2)叶多互生。

(3)*;具典型的3基数花,单被花,P(3+3),花瓣状;A6;G(3:3),中轴胎座。

(4)蒴果或浆果。

★药用植物:卷丹,浙贝母、川贝母、伊贝母、平贝母,天门冬属,麦冬……

★含针晶束。

3.3姜科

(1)草本,全株芳香。有块茎或根状茎。地上茎常有由叶鞘包叠而成的假茎。

(2)叶基生或茎生,通常2列,有叶鞘、叶舌、叶片,具羽状平行脉。

(3)↑K(3)C(3),萼片花瓣区分明显,能育雄蕊1枚,退化雄蕊呈花瓣状,(3:3),多为中轴胎座。

(4)多蒴果。

★药用植物:姜,姜*,温郁金、莪术,广西莪术……

★有乳汁的植物可能来自:桑科、大戟科、夹竹桃科、桔梗科、菊科、天南星科。(6)

★含挥发油(香)的植物可能来自:木兰科、芸香科、伞形科、木犀科、唇形科、姜科。(6)

★子房下位可能有:

梨亚科(蔷薇科)、五加科、伞形科、茜草科、葫芦科、桔梗科(或)、菊科、姜科。(8)

肉桂:樟科

牛膝:苋科

延胡索:罂粟科

穿心莲:爵床科

1
查看完整版本: 药植期末复习重点